广州回来4小时,上山却要大半天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4版
2015-02-14 09:08:23

  羊年新春前夕,一股南下的寒流,令湖南雪峰山地区更添了几许湿冷。溆浦县北斗溪乡黄田村的舒孝云、谢立心两位老人每天都在家门口张望着,等着女儿舒丽珍和孙子回家。

  然而,乘高铁回家的舒丽珍走出沪昆高铁溆浦南站却发现,山下通了高铁,山上的路却仍然破破烂烂,无法通车,回家的路依然是那么的漫长。

  溆浦县地处国家重点扶持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曾是革命老区。在溆浦南站所在地北斗溪乡,还有8个村交通非常不便,其中黄田、龙形两个村完全不通公路。

  这两个小山村,坐落在海拔800米到1500多米的山林深处。黄田村417名村民,其中瑶族194人,翻过山就是另一个县的花瑶部落。

  说起“高铁”,北斗溪乡黄田村支书郑能刚的笑中透出几许苦涩。他说,外出务工的村民,从广州乘坐高铁回到溆浦南站,只要4个小时;可从山下的高铁站走回山上的黄田村,却要大半天,碰到雨雪冰冻天气,根本无法上山。

  山下阳光和煦,山顶却白雪未消。郑能刚一个劲地劝记者“不要上山”,因为山上的两个村被称为“四不通”——公路不通、手机不通、大电网不通、清洁饮用水不通。前两年勉强通了农电,但还没有搞农网改造,每度电费要1元多。前些天一场大雪,电线杆被压倒,多户村民又断电一周了。

  记者一脚深、一脚浅地沿着村民自发修建的简易山路向上攀爬,一边是深达百余米的悬崖,一边是随时掉落石块和枯树枝的陡坡。走了3公里,手机就已经没信号了。

  当记者满头大汗走到黄田村时,看到的是林密水清、炊烟袅袅、小孩子无忧无虑玩着游戏的景象,难以相信这竟是一个贫困的“五难村”——“孩子上学难、男人讨亲难、生病就医难、农货销出难、群众生活难”。

  “山高路险,村民进出基本靠脚,买卖基本靠肩。娃娃们读书,天还没有亮就得摸黑下山。大伙儿最怕的就是生病。”陪同我们一同进山的郑能刚,聊起多年路不通的痛和修路的苦,难过得哽咽了。

  “我11岁时,父亲患肠梗阻去县城动手术,村民们抬了4个小时才下山,父亲在送医院的途中便停止了心跳;31岁时,妻子生第二胎,产后大出血,也是死在抬下山的路上。”身材高大的郑能刚流着泪说,“这两件事让我痛心不已,我当了18年村支书,修了18年的路,可还是没有修通。我今年已经50岁了,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山上的村民们可以乘车下山。”

  修好路是村民们的共同心愿。为了修路,黄田村曾经“三年不杀年猪”,90户人家将“年猪”统一交村里售卖,这样才换来修路用的炸药。村民们年复一年义务投劳,才修通了3公里的毛路。记者在路旁看到当年建起的“功德碑”,记载着全村修路的艰辛和付出。

  86岁的舒孝云说,山上生长的都是宝贝,就是因为太闭塞,野生菌、蕨菜、葛根、蘑菇、竹笋、楠竹等山货运不出去,白白烂在山里。

  村民们说,因为太远太穷,如今黄田村还有46个“光棍”,三四十岁都讨不到老婆。郑能刚的首任妻子难产去世后,连续找了3个外地老婆都“跑掉了”,现在总算找了一个本村的,却在外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

  告别了黄田村的村民,下山的路上,记者看到山下飞驰着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列车,山上行人攀爬的速度却如同蜗牛一般,巨大的反差令人五味杂陈。

  面对艰难的现状,溆浦县委书记蒙汉说,扶贫攻坚,绝不能因为高铁和高速公路的通畅,就掩盖了乡村公路极为落后的现实;修好通往老百姓家门口的路,是党和政府的应尽职责,任务还很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