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国内打车软件两大巨头滴滴和快的正在商谈合并事宜,从而结束两家公司之间不断升级的客户争夺战,诞生一家行业主导、估值60亿美元的企业。看来,再深的仇恨也可以被商业利益所化解,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暗通款曲就是最好的注解。
过去的一年,滴滴和快的的客户争夺战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从对的哥和乘客的巨额补贴,到互相屏蔽对方的社交分享,再到公关战中的唇枪舌剑,双方短兵相接,毫不手软。商场如战场,观察者对此并不陌生,消费者更是乐见滚滚而来的各种优惠。如今,两家死对头有可能变成“好基友”,消费者难免有些怅然:补贴该到头了吧?观察者更是讶异:态度转变为何如此之快?
无论是合是分,背后都遵循着同样的商业逻辑,即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在这一逻辑的推动下,商业世界里化干戈为玉帛的事并不鲜见。远的不说,前两年视频网站优酷和土豆的合并,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两个对手是国内视频网站的鼻祖,也是拼杀最为积极的龙头,双方打过版权战,打过口水战,甚至还有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其他战斗。争斗的结果是,双方在外界的惊奇声音中走向合并,自此视频网站格局确立,市场中再无恶性争斗。
两个对手闪婚当然是为了利益,但不是所有的行业龙头都有牵手的可能。互联网界各种合并案例的背后,起码有两个共同的特征:首先是激烈竞争使得双方都有强烈的“止血”需求,除了牵手别无他途。滴滴和快的为了争夺客户,都投入了巨额补贴,即便是背靠腾讯阿里这样的大树,无限宠爱消费者的做法也是难以为继的,而且这种无限制的补贴只是维持了各自的市场份额,短期内还看不到彻底打垮对手的可能。这就像是一个囚徒困境,如果不能打破“纳什均衡”,双方只能继续亏损,所以走向合作博弈应该是一个理性选择。
其次,滴滴和快的的争夺染红了打车软件市场,可这个市场的未来仍是一片蓝海,这与之前优酷和土豆合并、京东收购易迅非常相像,尽管行业龙头尚处于亏损当中,但中国视频网站和网络购物的未来,还是受到了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使用打车软件,即便是补贴减少甚至最终取消,也不会改变他们已经形成的路径依赖,如果将来打车软件市场能够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合并后的滴滴和快的无疑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来自商家的宠爱不会是天长地久,来自企业的恃强凌弱却有可能成为常态,所以在两个竞争对手强强联合时,消费者总是会胆战心惊:补贴取消了不要紧,滴滴和快的要是合并,该不会找乘客要钱了吧?这种担心应当成为相关政府部门的一项议事日程,尽管目前二者的营业额尚未达到经营集中度申报的标准,但还是有必要提前做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