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农历小年,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暖暖地洒在靠着轮椅的朱在五身上,一旁的女儿朱义平一边拣菜一边陪父亲聊天。地上的瓷砖光洁如新,电热壶中的水正呜呜作响。
这不过是生活中简单而温馨的一幕,但聊天的父女却感慨万分:如果没有众多好心人帮助,如果没有众多好心人帮助,在异乡的这大半年都不知该怎么度过。
20岁的朱义平是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旅游学院大一学生,去年9月从霍城县考入该校。与其他学生不同,朱义平的求学之路要艰辛许多。
2000年,朱在五患上骨软化症,身高从原来的1.8米降到1.5米,直至瘫痪。为了治病,朱在五倾家荡产,但是病情一再恶化。2005年,妻子在无望中离家出走。从此,一家人的重担落在了当时只有10岁的朱义平身上。小小年纪的朱义平自己扛面粉、炒菜做饭,给爸爸揉腿、换衣服、擦洗身子、清理大小便。小学、初中、高中,朱义平一边学习一边照顾父亲。2014年,朱义平被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录取,她依然坚持带着父亲上学。
“爸爸在哪,家就在哪。”说起带爸爸上大学的想法,朱义平言语中流露出的是一个孩子对父亲的依赖。
父女俩现在所住的房子离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步行只需10分钟,两室一厅,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这套房子是驻乌武警某部的官兵为他们租的,家电、家具包括客厅、卧房点缀的盆花都是官兵们精心挑选的。朱在五的手机还保存着一些老房子的照片,“你看,不到20平方米的土坯房,开春还漏雨。”
“像米面油这些生活必需品,隔三差五,部队的叔叔就会送来,这个冰箱、水壶是李叔叔送的,还有那个鞋架……”厨房内,朱义平一边刀工麻利地切着土豆丝,一边向记者细数着身边的热心人。低保金加上社会资助,现在父女俩每月有800元生活费。为了节省开销,小姑娘平时只炒一个菜。当天是小年自然例外,餐桌上除了土豆丝,还多了份素炒青笋和蘑菇炒羊肉。“很知足!”朱在五脸上堆满笑意,他拿起餐桌上一盒印有“新·春·枣送福”字样的礼盒,“逢年过节大家还都惦记我们。”新春的温暖祝福已然感动了父女俩。
面对越来越浓的年味,朱义平说,今年是在乌鲁木齐度过的第一个新年,这几天打扫完家里卫生后,她准备置办年货,陪爸爸过一个开心的年。
无论是刚刚过去的2014年,还是已经到来的2015年,朱义平和父亲都被社会各界的关爱时刻温暖着——
学校不仅减免了她3年的学费,还为她申请了贫困生助学金;部队官兵包揽了3年的房屋租金及生活用品;当地政府为父女俩办理了低保,新疆尊茂银都酒店每月为朱义平提供500元的生活补助;一家爱心企业为朱在五更换了用了多年的轮椅……
这些点滴关怀,父女俩一一记录在了备忘本上。记者翻阅发现,备忘本上记录着全疆各地乃至贵州、四川等多个省市的热心人,帮助的事情小到一个西瓜,大到上千元的捐助。
考虑到第二天要和同学参加一个公益活动,朱义平提前把父亲第二天的饭菜准备妥当。入校半年来,学校只要组织公益活动,朱义平都会积极参加,父亲也特别支持。“目前条件有限,希望能尽己所能回报社会关爱。”朱义平说,她相信爱和善行都是可以传递的。新的一年,希望爸爸能健健康康,自己能向社会回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