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县委书记一张口,没人敢说话!?

作者:碧翰烽 来源:新华网博客
2015-02-14 08:45:00

  碧翰烽:县委书记一张口,没人敢说话!?

  在安徽萧县、泗县及太和县三地,县委书记贪腐引发的“多米诺效应”涉及当地干部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成为“塌方式腐败”的重灾区。太和县原县委书记刘家坤、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泗县原县委书记晏金星先后因贪腐落马。记者日前采访当地纪委、司法等部门获取了三地落马县委书记的腐败忏悔自述发现,用人腐败和官商勾结成为权力滥用的两大风险点,问题“一把手”权力失范带来的官场逆淘汰和社会生态恶化往往加速“塌方式腐败”的发生。(人民网2015-02-13)

  县委书记曾被称为“芝麻官”,而从上述三位县委书记腐败轨迹来看,“芝麻官”却往往存在大腐败。有两个细节颇为回味。

  其一,“县委书记权力大到什么程度?只要我一张口,下面没有常委敢说话的。”一位落马县委书记说,“我在县委书记位置上几乎感受不到约束。上级过问很少,能管但具体也管不了;同级也根本管不了。”

  其二,“一个人带坏一座城”是县委书记腐败的扩散。带坏社会风气,恶化社会生态。萧县、泗县、太和一度都是安徽社会秩序混乱和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这些地方,一些群众也在干部腐败风气的影响下,不靠诚实劳动致富,而是钻政策空子,靠钱权交易换取更多财富,有的甚至和一些干部勾结起来,向政府发难,骗取政府资金。

  为什么县委书记一张口、没人敢说话?为什么一个县委书记带坏一座城?谁来约束和监督县委书记?我们需要从这些可怕的细节当中反思什么样的问题。

  首先,如何解决县委书记权力太大的问题?这里面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县委书记的权力边界问题,这就要严纪律、明规矩。上述落马县委书记反思时说,“县委书记要抓全面,而不是抓全部。”实际上,县委书记只要想管,什么都能管,都不需要找名目。比如干预房地产市场,本来常委各有分工,县委书记不分管房地产、土地,但只要搞个联席会议制度,就可以一把手亲自抓、直接插手。二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问题,要去人治、行法治。之所以县委书记的权力高度集中,甚至不受制约,这里面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人治”的影响。纪律、规矩和法律怎么说的,可以搞变通、搞对抗,但县委书记说的就要坚决执行,错的也要执行。显然,不论是县委书记,还是其下的官员们,都对“人”或“权”存在敬畏,而缺乏对“法”的敬畏。三是谁来监督的问题,要建立社会参与监督的常态化机制。特别是关于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机制问题,应该逐步实现常态化、规范化。仅仅依靠上级和纪检部门的监督显然不够,必须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

  其次,要抓住当前县委书记权力失范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治理。从以上落马县委书记的腐败现象来看,有两个方面的权力失范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是用人腐败,再一个是官商勾结,两者构成了县委书记腐败的高发区。

  关于用人腐败,毋保良、晏金星案发后,萧县、泗县两地许多乡镇和县直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多有涉案,萧县先后有80多名干部免职,起诉书中向其送礼人员多达300余人;泗县也查出涉及干部近百人。晏金星在泗县历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10年时间,晏金星受贿600余次,平均每周一次,受贿金额达500余万元,其中接受下属请托“卖官”近百次,所得300余万元。

  关于官商勾结,太和县原县委书记刘家坤就是权为房地产商用的典型,刘家坤和情人赵某,利用职权为他人在征地拆迁、房屋预售等方面谋取好处,收受6名行贿人财物折合人民币2929万余元。而这6名行贿人无一例外全是从事房地产开发和企业经营的“老板”。

  这两大领域,一个涉及到人的价值问题,人的价值追求是什么,当官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当官是花钱买来的,那么这个官场会是怎样的生态,那么这些官员的价值又在哪里?还会是为人民服务吗?显然,这种用人腐败的破坏性相当之大,不仅打击正派和老实人的积极性,更是严重贬损或破坏人的价值观。

  还有一个涉及到财富价值问题。追求财富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可是财要依靠正道来取得。然而官商勾结,利用的是权钱交易和腐败,带来的财富是黑色的、灰色的,这样的财富获取,带来的就是权钱至上,物欲横流。

  由此,最后不得不令人心痛的是,政治生态的破坏波及到社会生态的恶化。这就导致社会上奢侈之风盛行,社会性腐败蔓延到各个领域,凡是有点小权的都要玩弄一番,社会道德的滑坡就更不用说,上有所好、下必效之,这不仅是官场中人会去学,社会上也就有了这样的土壤和环境。一些地方“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泛滥,也不得不反思是政治生态恶化带来的恶果。还有一些人为了权、钱、色,往往不择手段,甚至蔑视规则、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