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不设卡才能一卡通

来源:法制晚报
2015-02-14 15:46:05

  来源2015年02月14日 15:46:05法制晚报

  作为北京市地方标准的《北京市社会服务一卡通(北京通)卡片技术规范》通过市质监局官网征集意见。未来能实现一卡多用的“北京通”拟分为北京通社保卡、北京通基本卡、北京通临时卡三类,将接入健康、金融、交通等功能,这意味着此卡将来可能替代市政“一卡通”、社保卡等。

  现在我们的生活几乎被各种各样的卡所覆盖,无论谁家估计都能搜罗出一大堆卡片,比如说公交卡、牡丹卡、社保卡、就诊卡、水卡、电卡、气卡、养老卡、银行卡、信用卡、学生卡、图书卡……如果再加上各种各样的会员卡,凑成一副扑克牌完全没有问题。

  有意思的是,隔三差五我们就听说某某机构又推出了某种一卡通,拥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但办过之后往往会发现,其结果不是“一卡在手,别无所求”,而是手上又多了一张卡……

  卡太多不仅仅麻烦,而且费钱、费资源。现在的不少卡片办理时都需要交纳押金或者工本费,即便不交钱,恐怕最终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制作、使用卡片的成本会偷偷加在后期的消费当中。

  这一次,正在征求意见的《北京市社会服务一卡通卡片技术规范》提出,要搞一个叫做“北京通”的智能卡,有望接入健康、金融、交通等诸多功能,从而取代市政“一卡通”、社保卡等等,这个计划实在不错。

  首先,我们期待着“北京通”能破解这些年来备受争议的公交卡押金问题——既然北京通是实名的,甚至有可能在享受一些服务的时候连身份证都能取代,有了它或许可以把公交卡的押金赎回来。

  再者,我们期待着北京通能够真正地变成一卡通用。比如说,它如果接入了健康、医疗功能,那么上医院是不是只带这一张卡就足够?老病号们都知道,现在去医院除了带社保卡,去哪家医院还要带上哪家医院的就诊卡,如果要挂号方便点,还得办个“银医卡”,真的挺琐碎。

  再比如,今年元旦开始本市的养老券变成了养老卡,那么北京通能不能根据卡主身份自动识别,老人的卡自动加载养老卡功能,孩子的卡自动加载学生卡功能?

  在科幻电影或者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未来的居民只用一张卡片,或者凭借指纹、眼底虹膜,就能实现身份识别,享受各种服务。仔细想想,现如今要真正做到“一卡通”其实并不科幻,难点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因为各个部门多头管理,分工却不合作导致了人为的“关卡”。所以,没有卡(qia),才能一卡通。期待“北京通”既是公交、社保卡,又可以取代水卡电卡燃气卡暖气卡,还能到图书馆借书,到交管部门交罚款……

  据报道,“北京通”还将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记录一个人生活、工作中的诚信情况,信用越好,所享受到的服务越多,失信则有可能享受不到某些增值服务。这样的想法很美妙,不过也只有“北京通”真正实现了全覆盖、全取代,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变成征信系统的一个“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