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旅游文明需建立长效机制

作者:熊丙奇 来源:京华时报
2015-02-23 12:35:25

  国家旅游局21日表示,目前中国出境游客已超过14万人,虽然节日期间冰雪延误了多个航班,但游客更加理性,没出现不文明行为。从部分出境领队反馈情况来看,游客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大为减少,游客文明程度有所提升。

  旅客文明程度提升值得肯定,这是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公司以及舆论加强文明宣传、教育,游客自身文明修养逐步提高的结果。但这并不表明,旅游不文明行为已经消除。据媒体报道,就在2月21日中午,在泰国普吉珊瑚岛,一位中国游客在离厕所十几步远的树下给女儿把尿。虽然同行的大多数中国游客都没在意,但一些路过的外国游客指指点点,目睹此景的中国游客杨先生说,“这些事在国内,可能很多人都当成习惯了,但在境外却是非常不文明的行为”。

  好一个“习惯”,“内外有别”——出国了被看作是“不文明”,在国内却感觉不到。其实,不文明在哪里都是不文明。如果我们不树立这一基本认识,就很难根治不文明现象。文明是一种基本习惯,需要长期的养成。很难想象,一个从小没有接受文明礼仪教育的人,长大成人之后会有文明的自觉习惯和修养;也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国内不讲文明,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不按秩序排队,到了国外他就能突然文明起来。

  这几年,一旦中国游客在境外不文明事件被曝光,就有不少人指责他们“丢中国人的脸”。他们固然让“中国人”蒙羞,但他们真正丢的是自己的脸。用集体概念来强调个体的责任,反而会模糊个体责任意识。如此,一旦在国内不会“丢中国人的脸”了,他就随便起来。文明教育,正需要针对个体,让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让每位公民对自身文明修养负责,教育责任重大。不过,学校虽然也抓文明礼仪教育,但多停留在概念上,学习成绩才是重中之重。其实,多年学校教育的效果,也不如孩子跟着父母外出旅游一次大。这需要每个家长以身作则。家长们应意识到,让孩子在公共场合随地大小便,不但有损公共文明,也是对孩子的错误引导。我国很多不文明行为,都是这样由大人传递给孩子,比如上车不排队抢座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别人制止,还指责其多管闲事。家长希望孩子做一个文明的人,必须从自身做起。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教育,文明礼仪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当然,对于不文明行为必须综合治理。去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信息表示,自2015年,中国将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与航空公司、旅行社、旅游饭店等联动,形成游客旅游不文明信息通报、追责机制。这很有必要,关键在于能否落实。其实,有关部门还可尝试对文明记录良好的游客进行奖励来倡导文明,探索出治理不文明行为的有效办法,并形成长效机制。(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