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巴音社区:强基固本铸和谐

作者:胡凤岗 蔡鹏举 来源:新华网鄂托克前旗频道
2015-02-25 14:55:00

  强基固本铸和谐

  ——敖勒召其镇巴音社区打造“五在社区”纪实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最核心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年来,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巴音社区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社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12345”工作法的引领,激发了社区这个细胞的活力和张力,倾力打造“美在社区、爱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为社区居民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家园。

  党建引领铸和谐,美在社区

  巴音社区下辖6个居民小区,总人口2040户、5793人,其中,转移农牧民1088户、3241人,占总户数的53%,是城乡统筹转移农牧民安置社区。作为转移农牧民占居民主体的特殊社区,社区创新服务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将强化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作为打造文明和谐社区的根本,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组织网络,9名社区工作者落实了8个责任区,每星期走访30户,每月下去20天,楼栋也都明确了党员服务责任区,逐步形成了一个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社区的服务网络。通过建强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强化一站式、信息直通、创业就业、文化惠民四项服务举措,集中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在打造“五在社区”实践中,巴音社区更注重的是“启民智、修民德、正民风”。以社区活动阵地为核心,以“幸福大讲堂”、“道德讲堂”这个居民教育平台,通过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选树了6个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孝老爱亲、科学教子、热心公益的先进典型家庭,采取居民道德教育、素质培训等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修身养心,全面提升居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先后开展现代远程教育16次,播放影像材料10次,专题讲座8次,传递正能量。

  民生为本创和谐,爱在社区

  和谐社区人为本。为创建和谐社区,让社区居民享受家的温暖,巴音社区拓宽服务渠道,为居民提供多元服务,使广大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得到满意的服务。

  提供困难救助服务。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享受家的温暖。对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残疾人等提供重点服务。居民刘世同劳务致一级伤残,瘫痪在床,社区不仅为他争取了低保和廉租住房,还为他女儿代交了3年上幼儿园3300元的费用,社区书记项楠还替他缴纳了3年养老保险费1500元。

  提供医疗服务。专业的养老服务团队免费提供量血压、测血脂、检查身体,时刻关注老人健康,还有休息床、轮椅供老人使用,并配备了电磁理疗等保健设备。

  提供居家生活技能实训服务。为了转移农民们适应城镇生活,社区开设家电保洁、居家归类整理、清洁、餐具消毒、花卉的摆放和养殖等方面的实训课程,并从食品安全、健康饮水、安全用电、燃气安全、供热、应急处置、医疗自救、家用电器等实训课程入手,提供居家生活安全实训服务。

  文化建设促和谐,乐在社区

  享受多彩生活,追求生活品位,是社区文明和谐的显著标志。在巴音社区文体活动设施应有尽有,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康体健身室、音乐教室、阅览室等为民便民场所,居民在这里可以打牌、下棋、跳舞、看书,并且组建了和谐巴音文体协会,协会下设十几支文体小分队常年活跃在社区。先后举办了“喜迎十八大文艺交流演出”,在4个小区演出4天,有5000余人观看了演出;连续两年参加了全旗元宵节大型秧歌表演,参加人达120余人,大多是转移农牧民;转移农牧民健身操队连续3年参加了全旗健身操大赛,并且获得优秀组织奖;每逢元旦、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社区都会通过演出、慰问、表彰等多种形式为社区居民献上一场场多姿多彩的文艺节目,为节日里的人们送去快乐和祝福。社区老年大学给老年人提供了一方交流、展示的平台,中老年朋友在融洽的氛围中,锻炼了身体,充实了生活,陶冶了身心。

  异彩纷呈的文化娱乐活动,极大丰富了居民的生活,提高了居民的素质,躲在家里打牌打麻将的少了,两口子吵架的少了,居民之间也更团结,更融洽了。

  邻里守望构和谐,安在社区

  走进巴音社区,你会清晰地感觉到这个社区的平安和谐,不仅仅是狭义的“治安好、犯罪少”,社区党组织更是在着力打造群防群治、邻里守望的长效网络体系上下足了功夫。

  治安巡逻服务队是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组成的“三老”巡逻队。这些队伍在工作上各有分工,又互相配合,交叉巡逻,互通信息,对各种矛盾做到早知道、早应对、早处理、早化解,使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社区居民中开展的邻里守望活动,为居民搭起了一座交流的平台,听一耳,帮一把,看一眼,问一声,正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陌生的人熟悉起来,疏远的人亲近起来,社区中荡漾着文明和谐的风气。居民们都说:社区里有了这些义务巡逻队,丢东西的少了,闲杂人员少了,住着真放心……

  在巴音社区居住的每一户居民手中,都有这样一张联系卡,上面注明本楼道每家户主的姓名、工作单位、住宅电话和派出所、社区常用电话。小小的卡片,架起了居民邻里联系沟通的桥梁,把社区居民的感情紧紧地系在了一起。邻里守望活动开展以来,先后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38件,挽回经济损失近3万元,救助居民68人次。

  社区书记项楠说:“我们为每户居民都发放了这样一张‘邻里守望连心卡’,在邻里之间积极倡导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文明风尚,让每位居民都清楚地知道发现突发性问题该向谁反馈,出现突发事件该向谁求助,当好邻里互望员、楼道联络员和安全守护员。同住一地,相互守望,邻盼邻好,共保平安,在巴音社区已成习惯”。

  安居乐业保和谐,和在社区

  为了让社区居民都能过上和乐的生活,社区党支部组织社区党员与社区内的孤寡老人、下岗职工、低保家庭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从生活、就业、情感、就医等各方面进行帮扶,把党的温暖送到居民的心坎上。

  社区还根据进城人员日渐增多的具体实际,建立了灵活就业劳务市场,为灵活务工人员提供劳务信息和劳务介绍服务,解决社区“劳动大军”走街串巷找工作的难题。目前,社区培育了劳务服务部,使30余人长年就业,有50人灵活就业,而且重点解决的是“4050”人员,带动了200余人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在2—3万元。引进东胜区鑫亿劳务服务公司,年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800条以上,年中介就业6200人次以上,其中95%以上为进城务工农牧民。同时,不间断地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先后举办培训12期,共培训300余人次,通过技术引导使300多实现了就业。针对转移农牧民、下岗失业妇女、农牧区妇女富余劳动力、女大学毕业生等重点人群,采取送培训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方式,常年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帮助协调申请小额贷款每人5万元。针对部分特殊困难群体,采取“上门培训、送料到家”的方式,帮助妇女实现在家门口灵活就业,月收入2000多元。先后组织妇女手工制品成果展示会3次,展出妇女精美手工艺术作品1000多件,以展促销,开辟销售渠道,推动妇女手工制作产业化、市场化,为妇女创业就业寻找新的路径。

  和谐是一种美,为了“和谐”两个字,巴音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工作人员和许许多多的社区居民,都在努力地付出着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文明和谐社区的创建宛如星星点灯,照亮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如春风化雨,润泽着每一位居民的心田。如今的巴音社区,休闲的群众谈笑风生,居民尽情享受社区的和谐与生活的惬意,处处是忙碌而快乐的身影,处处是甜蜜而醉人的笑脸……,洋溢着和谐新风的巴音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安居的乐园。(胡凤岗 蔡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