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办好真正属于咱农民的运动会”——一位普通农民筹办十三届农运会的“执念”
新华网银川2月18日电(记者赵倩)立春过后,西北的天气依然寒冷,家住宁夏山区的李成林却几乎每天冒着严寒,骑着摩托车奔波于家和县城之间的几十公里山路上,为一年一届的苍湾村农民运动会做准备。
李成林是宁夏海原县苍湾村一位普通农民,今年已经56岁,只因对体育运动的一份“执念”,至今已筹办了十三届农民运动会,硬是在一片物质生活极为贫乏的土地上打造出了有模有样的草根“体育盛宴”。
李成林回忆说,1987年,一些村民鼓动曾做过教师、组织能力强的他挑头举办首届苍湾村篮球赛,深埋在他内心的运动热情从此被“点燃”了。
“第一届比赛反响很好,大伙儿好像突然找到了兴奋点,到了来年冬天,很多人还问我球赛啥时候办,这似乎已成为我的责任了,”李成林说。至今为止,他还保留着有关第一届篮球赛的比赛资料。
由于多种原因,苍湾村篮球赛在举办4届后一度停办,可李成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却从未消退。2000年,他自筹经费、体育器械和书籍,把自家大院改造成了“成林文体大院”。
从2006年开始,苍湾村篮球赛在“成林文体大院”重燃战火,并正式更名为苍湾村农民运动会,还增加了乒乓球、羽毛球、骑毛驴、捡土豆等项目。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苍湾村运动会已成为宁夏农村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周边省区的农民球队都过来参赛。今年的运动会初定在27日(大年初九)举行。“现在运动会都不用发邀请,春节前两三周手机都被咨询、报名电话打爆了,”李成林说。
然而,这位农村体育带头人一边为农民日益高涨的运动热情而欣喜,一边却又为办会经费犯难。李成林告诉记者,包括比赛奖金、请裁判、搭建场地等在内的费用加一起至少在五万元以上,这种活动又纳入不了财政预算,无奈只能靠自己“化缘”。
“农民运动会名气不大,没有企业愿意赞助,很多时候我只能去求助相关文体部门。为了几百块钱我甚至要骑摩托车去县城跑十几趟,有些人的话还很难听,说我从中捞好处,觉得自己就是个‘文明乞丐’。”李成林说,到现在还欠着去年办会的两万多块钱。
不过,让李成林感到欣慰的是,这两年县政府、乡政府都会给一部分资金支持,为他减轻了些压力。
他说,今年资金缺口还是很大,但运动会已确定要办,春节这段时间天天忙着去县城联系制作喷绘、条幅、买奖品等事。“农民办会就图个热闹,我还想联系文化部门在运动会上为老百姓送上一台文艺演出。”
为了让农民运动会办得有看头,李成林每年都想方设法出新,今年初步计划要增加火炬接力项目。“我希望运动会规模越办越大,但一路走来很艰难,也许有一天会真的办不下去,不敢想这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农民运动会大多是由农村体育热心人牵头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没有保障,也无法得到体育专项资金拨款。在李成林看来,农民运动会具有公益性质,不能“一刀切”按照大型体育赛事的标准让其走市场化道路,应该设立专项资金为农民运动会提供资金支持,并在组织策划上给予指导,不要让体育带头人成为“文明乞丐”。
青春派,炫精彩。扫一扫,带走新华炫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