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复课两年多了,一切都还未走上正轨,没有统编教材,只有贵州省编的临时课本,要么就是毛主席语录书,也没有谈及教学质量。倒是有两项任务抓的紧,一是“批林(彪)、批孔(子)、批周公(总理)”的政治任务,学校、班上都有批判专栏,赶场天上街宣讲或演出活报剧,形象地批判“资反路线”;一是春秋两季,各有10多天的支农任务,以班为单位,在老师带领下,整天整天带着学生到生产队里劳动。除此,还有大演“革命样板戏”任务,总之,似校非校,似农非农,三不像。
那一年,县里要汇演,各区都得组团参加,演出内容以“八大样板戏”和革命歌曲为主,一定的自编节目为辅。蜂岩区便把任务压给了我们学校,学校又把任务压在了我们几位老师身上,老师没有推的,只有担当的份儿。
20多名学生加六七位老师,“蜂岩区文艺演出队”就这样成立了,领队是校革命委员会的伍富华老师,兼事务性工作,当时他还是一名民办老师,为体现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才进入革委会的,姚德忠老师担任总体设计和排演工作。
样板戏选定的是《沙家浜》智斗一段,扮演“沙奶奶”只有杨凤仙老师才适合,姚就叫杨担任,杨接受了,并已经开始排了一两个晚上,但是后来发生了变故,杨、姚二人居然大吵起来。
原来,这天晚上杨提出与演“阿庆嫂”的女生对换,姚问其原因,杨不悦,于是就僵起了。虽然杨老师没有明说不演沙奶奶的原因,但一般都能意会,沙奶奶和阿庆嫂虽然都是革命的正面人物,但是,年龄不饶人,一个老态龙钟,两鬓白发,一个年轻貌美,光鲜照人。演阿庆嫂,说不定可以演出年轻漂亮来,演沙奶奶呢,岂不是把人演“老”了甚至“丑”了。需知,杨老师也还未结婚,正处于妙龄阶段,也许大不了那个“阿庆嫂”女生10岁,不想演沙奶奶也在情理中。
几天过后,宣传队又开始排练了,不知是杨老师想明白了主动上阵的,还是其他人做了思想工作促成的,反正,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每次排练,都非常投入,非常出力,认真得就跟正规演出一个样,与姚也融洽了,双方都既往不咎,好像什么事儿也没发生。
汇演日益临近,为抢时间,一个星期天,正当我们按计划抓紧排练的时候,分管文教卫生的张副区长来了,都以为他是来给我们鼓掌“打气”的,结果是来“泄气”的,也算来“指导”的,他说这点应该这样,那点应该那样,或者这点不行,那点不行。在他看来,每个节目都有问题,都要改动,有的还要推倒重来。
他特别强调说:“所有的动作都要硬,不能软,要硬,一定要硬!”
不仅全部打乱了我们的计划,而且付出的劳动基本白费,心里窝火极了。他懂个哪样,有的老师鄙夷地说,什么“都要硬,不能软”,是打架,还是演出,一“硬”到底,是哪门艺术;有的老师直截了当说,我们干的不行,不干了,干脆他来干得了。
不管你省不省心,如不如意,事情还是要办下去,不能半途而废,何况这又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汇演到了,那时,全县所有乡镇均未通班车,连货车都没有几部,只有步行。几个大一点的学生十四五岁,最小的几个只有十来岁,蜂岩到县城80里路,分两天走,第一天住宿进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