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日渐饱暖的人们开始热衷于大操大办,尤其在农村,酒席场面之铺张,气氛之热闹,花费之巨,常常令人咋舌。每每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主家往往提前数日就开始广发请柬,凡远亲近邻、沾亲带故者,无一疏漏。那些操办酒席的专业团队早已到来,拱门、气球、棚布,颜色鲜艳,硕大无比。乐队则传统的锣鼓、流行的电声、西洋的管弦,样样齐备,虽不伦不类,倒也烈烈轰轰。
高潮是操办之日。这一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主人忙着迎客,乐队忙着吹拉,厨房忙着烹饪。还未近午,鸡鸭鱼肉已经上桌。因客人爆满,不得不以“流水席”的方式开,一拨客人吃完,再换另外一拨客人吃,如此二三巡甚至四五巡,有些甚至一直吃到日落西山。对于客人而言,有一件事绝对不能忘记,那就是挤到“账房先生”的桌子前缴纳礼金,在礼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金额,或三五百,或一两千,多是“人情”少是意。有的人哪怕有事无法前来,也得委托他人“代缴”。就这一点来说,所谓“人情”,不过是人民币罢了。
现如今,无论城乡,大操大办并没有收敛之势,不单婚丧嫁娶要摆,即便是寿诞、乔迁乃至满月、升学、入伍都要大摆酒席。究其原因,一是从众心理。人家凡事都摆,自己若不如此似乎不随大流。二是“礼尚往来”。人家摆酒席,自己次次送了礼金,支出那么多,总得“赚”回一点,否则亏大了。三是纯粹敛财。一些人利用友情、乡情敛财,另一些人贴着“人情”的标签,行招财纳贿、权力寻租之实。你也摆我也摆,导致许多人家隔三岔五要去喝酒席,有的一天几处,家人只好分头去喝,实在赶不过来场子,还得托人随礼。
此风一盛,流弊甚多。一则助长了奢糜浪费之风。主家怕人闲话“太抠”,于是菜上好的、酒上贵的,八个冷盘、十个热菜,吃一半扔一半。二则助长了攀比之风。东家用三十元一包的烟、三百元一瓶的酒,西家就用六十元的烟、六百元的酒。东家雇两个乐队,西家就用三个四个。场合是否热闹、桌数是多是少,都要暗暗较劲一番,搞得三五十桌成了常事,七八十桌乃至百余桌的也非鲜见。三则“人情”累人。凡喝酒席必得送礼金,东家三五百,西家一两千,一些工薪族月收入也就两三千,喝几次人情酒就囊中空空了,“红色炸弹”多的时候,只能寅吃卯粮,借贷赴宴。普通农民在田里刨食,更是不堪其累,入不敷出。至于做喜酒的主家,看似“日进斗金”,却也不是什么“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自家的酒席还没办完,手里早已收了人家的一沓请柬,不得不奔波于“还债”之途,周而复始,没完没了。
其实,家有喜事,开心最重要。一家人围坐一起,小菜几碟、小酒一杯,浓浓情意自然流淌其间。这种情意,比闹闹哄哄和纸币飞扬来得实在得多、真切得多,也轻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