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旗村——
□□
本报记者操戈邓卫哲
过去毫无用处的椰子壳,如今在吴敬看来却是宝:“用椰子壳粉碎后的椰棕做成的床垫天然透气又耐压,是生产高档床垫的必备原料。”
44岁的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沙港村委会上旗村村民吴敬,早年开过卡车、出租车,做过家具销售员。1995年在村里办起了第一家椰棕床垫加工作坊。2011年初,他又拿出100多万元积蓄,办起了文昌金泰椰棕制品有限公司。
吴敬坦言:“在海南搞加工,原料一定要以本地为主,不然运费就把你拖垮了,很难长久。”他说的原料来自文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的椰子树。
春节前,吴敬花600多万元引进的椰棕床垫环保加工设备刚刚到货,新租用的5亩多厂房用地也已平整出来,等正月十五一过便可开工建设。吴敬说:“厂里去年共加工了3000多吨椰子壳,产值2200多万元,新设备投产后有望突破3000万元。希望今年的生意能像这羊年春节一样喜气洋洋。”
“海南建省初期有句笑话:一个椰子掉下来能砸到3个老板,戏称海南老板多。而在上旗村,椰子掉下来砸到的真是很多老板。”65岁的上旗村老村长林书部笑着说。
林书部介绍,上旗村共有155户人家,700人。全村90%的村民在海外都有亲戚,是文昌重点侨村和海南首家“侨爱新村”。
“受海外乡亲下南洋精神的影响,上旗村村民都有一股敢闯敢拼的劲,率先在海南搞起了鱼塘海水养殖。”林书部称,提到上旗村,外地人首先想到的是海水养殖,仅此一项,每年就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收入,上旗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老板村”。
在上旗村东边靠海处,有上千亩的滩涂地,由于经常受海水倒灌影响早年一直荒着。1992年,林书部等人带头在此租地开挖海沟和鱼塘搞起了海水养殖。20多年过去了,这里已是鱼塘遍地,一眼望不到边,90%以上的村民都有自己的鱼塘,最多的占地100亩。
“海水养殖挣的都是辛苦钱。”春节期间,林书部一家基本上是在鱼塘边的小平房里过的。大儿子林志飞告诉记者,鱼塘24小时都离不开人,要时不时去看鱼塘是否缺氧,稍有疏忽,可能一年的辛苦就会白费。
林志飞介绍,目前家里共有17个鱼塘,占地60多亩,除了有两个鱼塘养殖石斑鱼外,其他的都用来养殖轮虫和孵化鱼苗。林志飞说:“轮虫主要是给孵化的鱼苗当饵料,成本低见效快,一个塘每天可产50斤轮虫,按每斤15元算,一年就是两万多元。”
“我还想开一家厂子,把规模再扩大。我还想搞一个养殖厂……”在当地特色产业的带动下,鼓起腰包的上旗村村民想得更远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