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a Daily Homepage
  • 中文网首页
  • 时政
  • 资讯
  • 财经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专栏
  • 双语
中国频道   >   时政滚动
移动新媒体

人大代表:农村美要“内外兼修” 不能让乡愁无处寄放

全国人大代表周森向记者介绍赴内地乡村考察情况董飞摄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董飞李志平)“农村决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故乡,无处寄放乡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周森3日在北京建议,农村美,也要“内外兼修”,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

  “内地新型农村建设这些年,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合村并点后,农民住进了高楼,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周森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但比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其中,最直观的体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

  2015年春节期间,周森深入农业大省河南省商城县考察当地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2月,商城县已启动了“美丽乡村、幸福商城”建设。该县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出发点,重点开展交通、旅游干线两侧、交通旅游节点村、旅游景区环境整治。

  经过两年的努力,商城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周森实地考察调研中也发现,商城县的乡村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全国大多数新农村中所遇到的问题几乎一致。”

  在周森看来,“自身财力不足、农村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极大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他建议,各级政府可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美丽乡村先进镇创建、村庄整治、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其中,加强推进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加强农村清洁饮水、清洁能源等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型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缺乏已成为困扰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这巨大的资金需求量,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投入的单一建设方式显然是不行的。”他认为,应多渠道整合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周森说,农村美,也要“内外兼修”,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一号文件首提“创新乡贤文化”。

  “可在基层配备专(兼)职文化干部,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添置文化活动用品及体育健身器材,开办图书室、文化茶园、文化娱乐室,使群众文化显现生机。(完)

  人大代表:农村美要“内外兼修” 不能让乡愁无处寄放

标签:
内外兼修 乡愁 农村发展 农村环境 中央一号文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社会 农村基层党建 乡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精彩热图

俯瞰江西龙南清代古建燕翼围 四层楼高层层环通
上海市民穿越时空“对话”达芬奇
故宫钟表珍宝首次在香港展出
北京中轴线第二大建筑群重现真容

最热新闻

  • 世界瞩目上合青岛峰会 这些看点别错过!
  • 研究:你喜欢的音乐类型可以反映你的性格和智商
  • 联合国维和70周年 中国维和贡献获赞
  • 英国女子的抗癌奇迹:曾为自己准备葬礼 因不舍女儿才积极治疗
  •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专利数量稳定 专利水平不断提升
  • 法国研究:圈养海豚很幸福 最爱与人互动
  • 曾有“西部白宫”之名 尼克松旧居挂牌出售要价4亿
  • 80岁退休、顿顿吃肉、讨厌看电视:南非114岁男子冲击“世界最长寿老人”纪录

精彩推荐

新时代大讲堂
美差!英摄影师环游世界拍美照年入六位数
中国日报精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首页
  • 时政
  • 资讯
  • 财经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专栏
  • 双语
  • 地方频道: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陕西
  • 新疆
  • 深圳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网
  • 国际在线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网
  • 央广网
  • 中国新闻网
  • 光明网
  • 互联网举报中心
  • 防范网络诈骗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 京ICP备13028878号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
  • 网站网络110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