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老习俗融入时代精神 革命老区白沙镇田厝村移风易俗闹元宵

作者:黄凌燕 蔡昊 来源:湄洲日报
2015-03-03 14:49:41

  莆田元宵节,一闹一个月。每天不同村庄以不同形式轮番闹元宵,盛况赛过春节。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人们在延续传统元宵习俗的同时,也开始逐步转变观念,一种移风易俗、和谐过节的新气象蔚然成风。

  昨日,革命老区涵江区白沙镇田厝村热闹非凡。从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三,该村的各个村民小组轮流举行乡土气息浓厚的元宵民俗活动。元宵队伍每到一处,都要热闹一番。当天,队伍来到山仔村民小组。

  歌唱新时代的欢快乐曲响起,盛装打扮的老太太们在厅堂前跳起了扇舞。村民曾爱花说,村里的元宵活动不仅沿袭古老的传统,现在也融入新时代的元素。这些舞蹈都是当地老人自编自导自演,作为元宵民俗活动的“开幕舞”,体现团结和谐的时代精神。

  当地村民介绍说,田厝村是山区蘑菇、枇杷种植的重点村。流传的元宵民俗,寄寓了自古以来对农业丰收的祈望。每年元宵节,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着菩萨在火堆中来回穿梭,熊熊燃烧的篝火,寓示着来年生活红红火火。村民们要给张公(闽台民众信仰“农业保护神”)金身“挂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田厝村最古老、最特殊的元宵习俗要数“保年投契”仪式。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厅堂里。一位老人向记者介绍,“保年投契”民间俗称“换贵”,在元宵队伍还未来到厅堂前,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一条新的七色线,与银钱或银锁串在一起,挂在桃花树枝上,一起供奉先祖,等候长者给小孩子“换贵”。即长者把挂在小孩脖子上银锁的旧七色线剪掉,换上新的七色线,再盖上“平安印”。据当地长者介绍,“换贵”已有千年历史,是祈盼孩子四季平安、快乐成长的古老风俗。在过去,“换贵”只能是男孩,且只能是长子,现在村民观念更新了,只要是16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也给女孩“换贵”了。

  在现场,记者看到列队等待的孩子有不少女孩。村民卢俊莺说,女孩也是传后人,她有两个女儿,两个孩子都来“换贵”。村民陈雪娇带着一件红棉袄来“换贵”,她说侄孙女才4个月大,无法来现场,她用孩子的衣服代替,前来“换贵”保平安,对家里的女孩,他们和男孩一样用心。

  除了“换贵”仪式,当地还有“挑贡水”的习俗。这天,村民曾妹供做“福首”,其亲朋好友挑着贡水,围着火堆,左三圈、右三圈环绕着。水桶里放着花生、红枣、桂圆干,寓意财丁贵俱全。仪式结束后,大家各自挑着贡水回家,倒在水缸里。

  元宵民俗活动,还增进了村民间的感情,曾妹供的长子曾延年说,他在河北上班,弟弟在海南,一家人难得相聚。此次父亲做“福首”,不仅一家团聚,还见到了许多多年未见的亲朋好友,大家借着元宵,增进了亲情,促进了和谐睦邻关系。

千年古老习俗融入时代精神 革命老区白沙镇田厝村移风易俗闹元宵

挑“贡水”绕圈

千年古老习俗融入时代精神 革命老区白沙镇田厝村移风易俗闹元宵

为女孩“换贵”

千年古老习俗融入时代精神 革命老区白沙镇田厝村移风易俗闹元宵

男孩“换贵”后笑得多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