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农民新视野

作者:张发扬 来源:贵州日报
2015-03-04 06:49:52

  本报记者 张发扬 通讯员 倪宇杨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向新时代……”

  2月14日,记者来到仡乡道真。黄昏时分,还未走进该县大磏镇文家坝村,远处就听到村办公楼方向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

  路上,不少群众正陆续往村里赶。随行的该村总支书记张洪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去夜校听课的群众。

  19时,夜校准时开课,教室里挤满了人。授课的是该县县委党校杨武国老师。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就是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课堂上,杨老师结合道真的县情以及大磏镇、文家坝村特点、地域优势、面临的机遇等有针对性地展开讲解。到场的50余位村民有的仔细倾听,有的在认真做着笔记。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的课在杨老师精彩的讲解中过去了。21时,当晚夜校授课结束。

  “不学不知道,学了才晓得发展乡村旅游不懂的东西还很多。”在村民唐先强的农家乐院坝里,唐先强说农民夜校让他受益匪浅。自文家坝村夜校开办以来,唐先强次次都准时参加学习。炒农家菜、说普通话、文明礼仪知识等等都是在夜校中学到的。由于大磏镇文家坝紧靠重庆南川,气候凉爽,夏天成为重庆人度假的后花园,去年一年唐先强家农家乐生意火爆,收入将近20万元。“随着道安高速以及务正高速公路的建成开通,今年准备把规模扩大,道真发展的好时机来了。”唐先强说。

  张洪说,“农民夜校”的作用不小,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增强了群众致富的本领。文家坝村村民程方友发展起了100亩苗圃,村民雷坤建、唐先合种起了100多亩中药材,全村已有35户种养专业户,6家开办起了农家乐。仅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600元;集中成片发展起以优质高产水果为主的李子300余亩,中药材500余亩。

  通过夜校学习,使农民不但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术,村民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玉溪镇桑木坝村村民刘木生深有感触地说:“以往,部分村民把大门前的垃圾都扫到公路上,自从村里开展了创卫知识专题培训后,现在乱丢垃圾的少多了。”阳坝村村民程泽礼通过在农民夜校的学习,知道了如何对农机进行维护、如何安全操作,收获非常大。他说,“农民夜校”办在了农民兄弟的心坎上。“听一听这样的课,很受教育,非常好。”40多岁的村民王洪书说:“夜校不但教给了我们科技知识,还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要实,要明事理,要讲诚信等,确实很有意义。”

  “我们的‘农民夜校’就是农民需要学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开办以来,在全县各地都很受欢迎,我们下步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丰富师资,创新培训方式,真正让群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志敏说。

  如今,在道真,随着“农民夜校”的深入开展,引导农村群众学技术、讲文明,塑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正逐渐形成。

  农民夜校的道真经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素质高不高,全靠办夜校。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代的农民已不再满足于仅仅能认字、会数数,他们想要学习更多文化知识、掌握更多致富技能、跟上社会前进步伐的呼声越来越高。2014年初,道真自治县贴近村情,贴近农民,贴近产业,贴近现实,开办了“农民夜校”。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农民综合素质,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提供坚强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为确保“农民夜校”办得好、民受益,该县投入50万元专项经费作为启动资金,进一步完善了各村夜校设施。在师资配置上,该县以县委党校教师、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为骨干,组建了县级农民夜校讲师团;以乡镇党政机关干部为主体,组建乡镇农民夜校师资队伍;以村支两委干部、县驻村干部、农村道德楷模、致富能手为补充,组建村级农民夜校宣讲队。

  这些夜校老师和专家利用夜晚和闲暇时间,采取讲座、现场操作讲解、点题培训、专题培训、流动授课等各种鲜活的形式,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向农民宣讲政策法规、村民自治、道德伦理、卫生与健康、农村安全等知识。同时根据季节的变化,结合地方的特点,邀请专家、县内农业技术干部,把农业适用技术及时传授给农民,组织身边有经验的产业大户“现身说法”,用他们通俗的语言,实在的做法,给村民送上科技种植养殖“宝典”,为农民发展产业“支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目前,“农民夜校”已遍及该县14个乡镇80多个村共94所。截至目前,“农民夜校”已开展集中培训140余期,培训农民1.5万余人次。

  逐渐销声匿迹淡出人们视线的农民夜校在道真的回归,将更好、更快地促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的口袋鼓得更加快速,让美丽的仡乡变得更有内涵,有力加快道真减贫摘帽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