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霞 通讯员 蒋隆荣
春节刚过,桐梓县的花秋镇青山村里热闹非凡,村民们都忙着卖土鸡。
该村村民付相远是当地的土鸡养殖户,他家的鸡可谓是“土得正宗”,花秋集镇一火锅店的老板就是慕名而来,现场一次性买走了20只土鸡。
“每只鸡能净赚30元,一个标准养殖棚今年净收入可达3万元。”算着进账,付相远心里乐开了花。
其实,花秋镇养殖土鸡的历史并不短,但是由于传统散养的土方法、土技术导致的低效率,与经济资本追求效益的原动力相违背,无人愿意在花秋土鸡产业上投资,导致“花秋土鸡”曾经无人问津。
“我们一直在探索适合本地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花秋土鸡’本就是我镇的一大特色,如何将这一特色发展壮大、打响品牌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花秋镇党委书记杨忠勐说。
去年2月,花秋土鸡养殖示范园正式落户青山村,通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花秋土鸡养殖示范园逐渐撬开了产业发展的大门。
“花秋土鸡养殖示范园实行政府整合项目修建路、水等基础设施,每个鸡舍统一补助8000元,统一提供鸡苗,统一养殖技术,统一开展疫病防治。”杨忠勐说,该养殖模式推行依山建舍,林下散养,不喂任何饲料添加剂,只需早晚各喂食一次本地种植的玉米等谷物,其余时间任由鸡群在圈定的树林中自由采食。
该镇为了充分调动农民养土鸡的积极性,以政府补贴为“引擎”,合理组织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和农村支农资金,进行捆绑使用,重点扶持养殖村和养殖大户。
目前,该镇的花秋土鸡养殖示范园共有养殖示范户25家,总存栏量达11000余只,显示出了旺盛的产业生命力。
如今,在遵义,“花秋土鸡”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不仅使村民的生活走向殷实,而且还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的青年和成功人士回乡、入驻创业。花秋土鸡正引颈高歌,为花秋村民唤来幸福富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