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江苏教育部门将联合体育部门派驻专业的足球教练走进校园。有人说,如果考试加分,学生就会来踢球。沈健明确表态,自己并不主张为了吸引学生来踢球而与考试加分挂钩,而是要让孩子们真正享受足球的乐趣。(3月4日《扬子晚报》)
中国足球让国人闹心,久矣。“从娃娃抓起”的呼声也已提了多年。随着国家教育部官员“形成校园足球激励机制”的积极表态和“全国将建两万所足球特色学校”计划的推出,“振兴足球”的春天似乎已经到来。鉴于在校学生需要处理好体育锻炼与课业学习的矛盾,“为足球特长生加分”的议论也随之风生水起。身为地方教育部门的主官,沈健厅长“不主张踢球与加分挂钩”的表态颇显明智与理性。
毫无疑问,振兴中国足球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但未必一定要通过考试“加分”的手段引人眼球,诱孩子们入伍。要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孩子们涌入足球场热情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踢球爱好,而不是用“加分”之类的功利噱头招徕学生。
曾几何时,体育特长生加分成为教育和体育腐败的重灾区。从校园老师到培训机构和考核部门、再到学生家长,滋生了非法利益链条。去年发生在辽宁本溪“加分”丑闻就是典型例证:千余名高考生中,竟有87人获得二级运动员称号,享受到高考加10分的规定待遇。权力的介入和金钱的染指,不仅毒化孩子们原本纯洁无暇的心灵,更践踏了招生考试制度的公平与公正。如果足球也这样,那只会给中国足球的形象雪上加霜。
在笔者看来,摒弃靠“加分”刺激足球的扭曲心态,需要明确校园足球的科学定位。作为体育项目,足球“从娃娃抓起”的本意,应该是从小培养孩子们对足球的喜爱,既为足球的未来发展发现和培养人才,更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新的锻炼平台。毕竟足球运动的魅力在于团队与个人的完美结合。它有助于对孩子们耐力、毅力和竞技意识的培养与开发。它的性质归属当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加分只会让人曲解这项运动。
其实,纵观我国包括足球在内的任何事业的不彰,其根本原因并非功利刺激的缺失,而在于缺乏持之以恒、真抓实干的蛮拼劲头。所以,振兴足球需要自上而下的诚意和行动,而加分并不是振兴中国足球的良药。(张玉胜)
让新闻有深度,让思想有温度,新华网微信公号(微信号:newsxinhua)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扫一扫,打开世界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