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姬少亭 梁赛玉)“创客”一词5日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将这个词从英文翻译过来的80后“创客”张浩并没有感到十分惊讶。
中国政府的这份报告在回顾2014年工作时专门提出:“众多’创客’脱颖而出。”
“创客”一词源自英文的maker。2011年,24岁的张浩在科技网站果壳网的“DIY主题站”工作时,接触到了美国的创客们,他将这个词译为“创客”,表达创造的意味。
短短几年,创客文化风靡全球,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开始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张浩认为,“创客”一词在中国经历了一些变化。最初,这个词在美国、日本、欧洲是一个相对小众的文化。“人们去创客空间做些东西,并不是接近于科学家、发明家,而是更接近于下班以后去KTV唱歌,是一种爱好,一个习惯。”张浩说,另一部分“创客”就是像他这样的人,要坚持完成一个创造的梦想。
从小偷偷在家里看机器猫漫画的张浩,深深迷上了这个集各种功能于一身的温暖的“蓝胖子”,彼时的他就种下了一个拥有自己的机器猫的梦想。
在中国,经过媒体报道和政府扶持,“创客”更多地跟创业和创新结合在一起。
“李克强总理今年1月初参观了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提出了‘众创空间’。”张浩说。
1月2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
张浩注意到,全球支持创客文化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除全力打造“创客之城”的深圳外,中国已经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三大中心的创客生态圈,各种创客组织蓬勃兴起。
观察家们期待,创客能成为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股风潮,并借此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2014年,张浩在深圳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深圳蓝胖子机器人有限公司”。
张浩仍然每天把自己关在柴火创客空间的一间小屋里,在一堆机械中拼命工作,继续他最初的梦想:做一个自己的机器猫——“在你的房间里端茶倒水,洗衣做饭,就像科幻电影里描述的家庭服务式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