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玻璃取“口供”
几分钟后,李江渝来到现场,戴上一次性手套,进入警戒线内。
“何时报案的?有无人员受伤?”李江渝边问派出所民警,边绕车走了3圈,用相机记录下全景。
“玻璃上可能有指纹和毛发。”李江渝取下被砸烂的左边后车窗,将这块玻璃反复看了10多遍,随后拿出一支电筒射向玻璃,从45度角开始到平行观察,反复看了几遍。“估计是戴了手套,没有明确的指纹,但留下了工具的碎屑和手套的毛。”
李江渝重新看了一遍玻璃,找到了半个类似指纹的印迹。“车主摸过玻璃没有。”李江渝问。得到民警否定回答后,她用小剪刀剪下这块玻璃膜,它可能是会说话的“口供”。
李江渝小心打开车门,在盗贼翻动过的物品上寻找线索。“还有一根头发。”李江渝将它放入证据袋。“基本证据收集完了,这是我们万千种出警中,最简单的一种。”
做完这些,李江渝拿出小本子和笔,将现场情况素描了下来。“有相机还用画素描?”记者问。“素描可以保存我出现场的一些想法,一些疑点。”
李江渝说,下一步就是将这些东西拿到DNA室,通过指纹、毛发,比对嫌疑人信息。
这个DNA室,有江北区分局唯一的女法医师宁淑华。“我们技术鉴定科有5个民警,从现场勘查、痕迹提取到解剖尸体、鉴定DNA,这些流程都有。”
“我们职责就是,替死者说话,让不会说话的证物显示出真相。”3月1日下午2时,李江渝接到出警,洋河路一户居民家发生天然气泄漏,一人生命垂危。他杀?自杀?意外?带着疑问,李江渝和同事到了现场。
“我们收集现场的头发、观察家里的动静,查证是否有人进入。”经过1小时勘查,初步排除有人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