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发展:中国经济找到新的巡航速度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5-03-06 07:11:48

  来源2015年03月06日 07:11:48上海证券报

  当中国经济装上新引擎,这架拥有“63万亿”体量的大飞机也在重新调整可以平稳飞行的速度。现在这个速度已经找到。

  7%左右,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中国速度。作为一个了解中国经济重要切入口的关键指标,GDP这个音符是快速而激进,还是放缓而平稳,牵动着世人敏感的神经。

  7%的背景是什么?压力不小、利好不少、信心不减——这是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口中2015年的经济发展境况。

  更深一步思考,从8%到7.5%再到7%,数字的变迁透露出中国经济怎样的发展规律?究竟是哪些变量促成了这个目标的出炉?中国经济的未来将是怎样的?

  务实的速度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曾几度改变巡航速度。2005年从7%上调至8%,在这个平台上运行了七年后,2012年开始回调至7.5%,并连续保持了三年,及至2015年再次重新尝试7%左右。

  为什么要改变速度?“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行动力不足,潜在增长率下降。降低增速目标是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的务实之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说。

  代表委员的分析有据可依。李克强在任内的第二份“述职报告”中直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突现,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

  困境之下,经济前行的步伐快不了,而新常态对经济提质增效的要求也让中国主动减慢速度。

  “如果设定再高点的目标,也有可能实现,但各方面会绷得比较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当前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容许再盲目追求高速度。只有把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7%是一个务实的速度”,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按照这一速度,到2020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没有问题;同时,也将更多地由服务业比重提升、小微企业活力增强来实现,保证更加充分的就业。”

  更重“含金量”

  7%意味着什么?当经济步入新常态,7% 不仅是一个速度,更代表一种发展态度。

  “李克强总理强调说发展还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全心全意搞发展,但是这个发展不是像过去那样集中在增长速度,特别是高增长上,而是更多关注增长的含金量,即结构、质量和效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对上证报记者说。

  同样是增速目标为7%,与十几年前相比,如今的“含金量”早已大不相同。2015年的7%背靠的是10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以及8000亿美元的经济增量,而2004年的7%,背后的经济实力仅有现在的三分之一。

  “GDP的目标是7%以上还是以下,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背后的内容,是以什么方式实现的。”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如果是生拉硬拽、以传统的重复建设的方式做到,对长远经济发展意义不大。面对各种挑战,通过改善经济结构,找出新的增长点换取的经济增长才有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就建议说,“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将优化经济发展质量,让经济增长更为持续、健康。”

  7%左右的预期目标较好地把握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今年经济实际增长不会低于7%,把目标定在7%左右,就意味着宏观调控上稳增长不会占用太多精力,更多的力量会放在调结构促改革上,”张立群说,可以借此构筑经济增长的新基础,从根本上来稳增长,实现增长的可持续性。

  就像总理给“稳增长”、“调结构”这对好兄弟的排序一样,“调结构”是老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政策护航

  中国经济并非不需要速度,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7%就是一个增速底线。

  “7%实事求是反映了中国经济整个运行从高速增长逐步回归中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通常来说是需要有一个底线的,而7%现在看来就是下限。”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

  连平说,“要调结构促改革,GDP增速维持在7%—8%这个区间是有必要的,否则的话要完成这些任务都会比较困难,甚至还会出现通缩,到那时候再去收拾,可能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就更大。”

  在预防经济失速的风险上,政策早有预见和开始护航。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国家发改委相继推出了七大投资工程包和六大消费工程,央行启动了两次降息一次全面降准,国务院常务会议羊年开局就针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降费减税……

  从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的部署来看,政策为经济托底刚刚开始。

  号称“加力增效”的积极财政政策体现在今年财政赤字规模和赤字率的双扩大上;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目标12%虽略低于上年的13%,但“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的政策表述,也为今年名为“稳健”实则“偏松”的货币政策预留了空间。

  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投资,被指为导致去年经济增速下滑的“原罪”。但今年在以“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的投资基调下,赤字率将提高至2.3%;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将会启动实施,“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一连串亮眼的数字足以为投资“脱罪”。

  可以预期,新航速巡航,中国经济这架大飞机将会飞得更平稳、更有力。(本报两会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