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政府的钱“去哪儿”?

作者:李亚彪 程士华 韩洁 来源:新华网
2015-03-06 13:33:00

  报告通篇贯穿了“改革”这一主线

  现代预算制度中,政府任何行为都是建立在财政预算基础上,预算方面的变化,直接体现了政府向现代治理体系转型的努力。从“钱去哪儿了”,可以看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信号。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注意到,预算报告共三部分,通篇贯穿了“改革”这一主线。

  第一部分“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板块中,首先从预算管理制度、税制、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方面,向全国人大报告了过去一年的财税改革情况。

  在过去一年间,许多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三分之一,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正在实现,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在由2013年的220个减少到2014年150个左右后,又减少到现在100个左右。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配套的压力以及“跑部钱进”的情况,有了大幅减少。

  第二部分“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板块中,突出了财政支出政策如何保障教育、科技、社保、医药卫生、农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情况。

  “你可能会问,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教育经费支出与所占GDP的比例脱钩,那么,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去年工作中,为什么又提到4%?”一位研究财政政策的专家说,“因为相关改革尚待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总的引子,几大脱钩事项的改革将随着对一些部门法律法规的修改,陆续推进。”

  第三部分“认真贯彻新预算法,做好2015年财政改革发展工作”,专门对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详细阐述。

  预算改革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最受关注。随着房地产开发等传统投资增速回落,土地出让金增幅的下降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逐渐退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说,从第三部分可以看出,国家在规范一些地方发债行为,对发债主体、发债用途和偿债能力都作了规划,这让他很欣慰。

  预算报告还显示,消费税改革、资源税改革都动起来了,营改增扩面也到位了,2015年将是税改大踏步前进的一年。

  在预算报告改革话题的背后,是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待出台。

  然而,财税体制改革,这一中国改革路上难啃的硬骨头,在新常态下已迈出了基础性的第一步。(参与采写记者:岳德亮、段续、王政、魏董华、刘林)(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