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新任部长陈吉宁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程丁摄
“今天北京又是一个雾霾天,请问陈部长,您作为新任环保部长,有什么举措来解决?”3月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全面加强环境保护”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就直击雾霾。
“做校长的时候,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是想学生的事情,到了环保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是看天。如果天蓝,不敢懈怠;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天,就会感到不安。”陈吉宁表示,雾霾问题确实是现在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大气十条”,各地各部门都进行了艰苦努力,用硬措施、硬任务来应对硬挑战。“有没有一些效果呢?去年,全国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总体上PM2.5平均浓度降低11.1%,其中京津冀地区降低了12.3%。”
如何让“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真正“硬”起来,成为一把真正的利剑?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陈吉宁也作出了回应。他说,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环保部把今年定为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年”,将开展全面环保大检查,对于违法企业“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把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敢于碰硬,形成高压态势。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
此外,环保部还将对30%以上的市级政府开展督查,解决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问题。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的协调配合,强化环保执法的司法监督。
陈吉宁对彻底解决环评“红顶中介”的问题开出了药方:坚决查处一批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的环评违法行为;把违法企业纳入诚信“黑名单”;把一些情节恶劣的企业移交司法机关。他透露,环保部所属的8个环评机构今年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脱离,逾期不脱离的,一律取消环评资质。
陈吉宁还回答了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等问题。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让“史上最严”环保法真正成为治污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