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制作了一部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播放,其目的是要向外界展示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因此,特意选取了各领域包括科技界、体育界、金融界、思想界、企业界的名人,如企业家李嘉诚、马云,体育明星姚明、邓亚萍,科学家袁隆平,经济学家厉以宁以及航天员杨利伟等,来诠释中国形象。应该说,创意还是不错的,但事后调查显示并未达到预期宣传效果。
上述名人,单个而言,每人都有一个成功故事,多数人都是平民出身,并无过硬背景,凭着自己的勤劳、聪明、坚韧,或许还有机遇,而终于打拼出一片天地,成为社会的佼佼者,他们个人的奋斗史,确实能展现中国社会制度优越的一面。但是,一来他们已经功成名就;二来把这么多名人集中起来展示,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讲述出来,只能是浮光掠影。“宣传”只有打动人心才有效果,而只有动人故事才能打动人心。另外,最重要的是,这部宣传片中缺少了普通人,中国的普通民众是如何生活的,精神状态怎样,这块内容宣传片中没有。
而新的一部对外宣传片《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就平实朴素得多,舍弃了“高大上”,把镜头对准普通人。这部宣传片在推出一年后最近再度在网上走红,引来诸多点赞和媒体关注,我认为,有几个因素:
一是平民视角,民生情怀,聚焦普通人的普通梦想,关注百姓生活和精神状态,不再以传播者为中心。片中出现的农民、工人、个体户等群体都是普通人,“我想明年有个好收成”、“我想开个小饭馆”、“我想养老金能不能再多一点”、“我想娶个漂亮媳妇”等都是实在得不能再实在的生活需求和个人梦想,可正是一个个朴素的梦想,组成了宏大的“中国梦”。换言之,“中国梦”必须体现在百姓的生活中,看他们的权益和需求是否得到了实现和改善。从受众角度来说,普通人的梦想是最能打动他们的。
二是强调真实,讲究平衡,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宣传片要达到效果,就需要真实,只有真实才具有力量。为什么人们关注普通人,就是因为他真实,名人的光环虽然耀眼,但对多数人而言,可望而不可即,励志可以,但要人们在短时间内产生认同很难。真实还在于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在这部外宣片中,制作者既谈到了中国的成绩,也不回避问题,在展现现代中国亮丽形象的同时,也通过贫困农民生活状况、工厂排出的黑烟、密集的人群和拥堵的车流等景象展现中国存在的问题,它把中国定位于古老又朝气蓬勃、快速成长又发展不平衡、充满机遇又面临无数挑战的这样一个国家,就比较客观和真实。
三是掌握了现代传播的手法,节奏紧凑,用行家的话说,“形式和内容都达到了较高水准”。
除上述三者外,还有一点需要提及,就是画面中出现了外国人。一部以国外民众为宣传对象的宣传片,出现外国人形象,会拉近与宣传对象的距离,也契合“中国梦”的内涵,因为“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的梦,其他国家和人民也可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取利益,分享“中国梦”,制造者显然也是要表达这一观点。
比起以往的说教式宣传,这部宣传片是一个进步,制作团队懂得外宣精髓,掌握了国际传播语言和方式。外宣必须契合国际传播样式,才有效果。这种契合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价值上的,也即真正把外宣的重点放在普通人身上,展示普通民众在这个国家的生活、工作、精神面貌及取得的进步,展示国家对普通民众的尊重、保护和善意。
中国日益成为全球大国,亟须改善自己的形象,这就必须在对外传播上积极进取。不刻意回避矛盾和问题,主动曝光自己“黑暗”的一面,正是真正有自信的表现。为此,在国家发展的价值上,需要坚持公平正义,保护和尊重民众的生命与权利,此乃现代国家的底线标准,这当然不是靠宣传出来的,而是体现、贯彻和落实到国家的政策和行为中,让全体国民尤其是普通民众能够真切地感知和享受到。所以,接下来要做的,是把这种价值和理念普及开来,成为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政策。相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要向外表达的信息。
中国梦,宣传片,普通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