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未来战争空间的战场建设

作者:袁艺 来源:学习时报
2015-03-10 11:01:30

  传统意义上的战场建设,是指在预定战场以修建军事工程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战场准备活动。未来战争中,战场建设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场数字化成为战场建设的重心。战场建设的外延大大拓展,建设范围既包括实体空间,又包括虚拟空间,既包括阵地、基地等硬件设备设施,又包括环境数据、电磁频谱管理、网络态势感知等软件条件。随着战争空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未来战争准备中,传统空间、主导空间和新空间新领域的战场建设任务日趋复杂和繁重。

  重点加强太空和网络空间战场建设

  太空和网络空间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导空间,也是未来战场建设的重点和重心。加强太空战场建设,应积极发射各型军事卫星,抢占日益稀缺的空间轨道和频谱资源,开展太空对抗和支援演练,持续提高太空对抗和保障能力。当前,尤其是要注重建设多手段合一的太空态势感知体系,解决太空威胁的预警问题。例如,美军新一代“太空篱笆”将于2018年下半年部署,并与天基空间监视卫星、地基快速识别探测和报告系统、电磁干扰检测系统、地基空间监视望远镜等一起,共同构成从近地轨道到深空轨道的立体空间目标监视系统,从而大幅提升美军太空态势感知能力。

  随着网络空间军事化进程的加快,应抓紧建设和拓展网络空间战场,在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带宽充裕、安全性好、运行高效的军事信息栅格的同时,还应不断加强网络侦察探测,增强网络空间态势感知能力,绘制全球网络地图,加紧建设全球网络战攻击阵位,进行大规模网络战战略预置。在网络战场建设方面,美军已走在前列。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2012年启动了“基础网电作战(X计划)”。其中,网络地图是“X计划”的核心,通过信息收集、建立模型及可视化,实时反映世界各地网络节点的位置及其连接方式,并把相关信息发送到“X计划”系统中的其他部门。网络地图一旦绘制成功,就能生成类似传统实体空间战场态势图的网络空间通用作战态势图,大幅降低网络空间作战的复杂性和难度。

  高度重视新空间新领域战场建设

  新空间新领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国家安全的新边疆、战略博弈的制高点,对未来战争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应根据不同新空间新领域的各自特点,大力加强新空间新领域战场建设。

  极地空间战场建设。应加强极地科考活动,逐步建设部署极地基础设施,为利用极地空间创造条件。我国南极科考活动已进行多年,取得了丰硕成果,北极科考活动也已展开。2006年4月,我国正式成立了由国务院12个部委联合组成的第4次国际极地年(IPY)中国委员会,制订了“IPY中国行动计划”。在北极太平洋和大西洋扇区等关键海域,我国参加开展了连续两个夏季航次的多国联合考察,系统观测北极海洋、海冰和大气变化等。这些科考工作为未来我国维护极地空间权益,保证极地航道安全,开展极地军事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深海空间战场建设。世界强国军队的深海战场建设活动越来越频繁。例如,美军已在大西洋海底展开了深海基地的建设,俄军在北冰洋海底的战场建设也在抓紧实施。日本海上自卫队制定了重在夺取并控制海洋资源的深海作战准备具体措施,日本还常年在冲绳海槽附近展开深海勘测,已对该海域多金属硫化物分布情况和资源潜力了如指掌。2012年我国“蛟龙”号成功实施了7000米深潜,标志着我国在深潜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深海科研、探考等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应加快重大深海探测装备、深海考察船、深海科研基地等建设;通过国际合作和自主创新,加大对深海前沿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着手筹划并组建深海部队,在深海建立侦察基地,构建由各个侦察网点组成的侦察与反侦察网;建立深海作战基地,部署深海武器,加紧建立海底战场的作战系统和作战设施;推进深海通信、深海运输补给、深海维修,尤其是深海救援等方面配套设施的建设。

  地下空间战场建设。现有钻地武器只能打击浅地下目标,未来钻地武器将向侵彻深度更大、打击精度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方向发展,对深层地下目标的威胁将越来越大。为此,应加强地下空间战场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伪装防护系统集成。在传统可见光伪装基础上,综合使用雷达、激光、红外伪装技术,降低地下目标被发现的概率。综合集成各类防护技术,构筑近程电磁干扰诱骗、表面遮弹层反应摧毁、内部工程抗力消能相结合的多层次全维防护体系,不断降低钻地武器的攻击效能。另一方面,要提高地下施工技术水平。在盾构技术国产化的有利基础上,大力发展能有效应付多种地质情况,速度更快,对围岩破坏更小的掘进装备和施工技术,实现快速隐蔽掘进,为未来近实时地下机动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支护技术研究,提高地下机动方式对各类复杂地质类型的适应性,消除地震海啸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确保地下机动通道的安全畅通。

战场态势,加强支护,钻地武器,态势感知,未来战争加强未来战争空间的战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