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普法路 铸造城市魂

作者:仲凯 来源:大连市法制宣传协会
2015-03-10 17:33:20

  在大连,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不拿报酬,只讲奉献;他们以人为本、从点滴做起,为普及法律、增强民众法律意识、营造“普法”大事业默默奉献。自2006年11月成立至今,8年来,他们成功举办了七届全市性的“全民普法周”活动;推出了“法律12进”普法活动;创新了10项普法新举措;举办大大小小宣传活动800多项,平均每三天举办一项;期间有80万群众直接或间接受益;与此同时,全市涌现出160个公益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全市5400余家社团中,他们是唯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的社团。先后多次荣获辽宁省和全国“先进社团”称号。中央电视台两次播报了大连市全民普法的好做法和新经验。

八年普法路 铸造城市魂

——记“全国大中城市先进社会科学团体”大连市法制宣传协会

  少小学法律,长大能成才——普法从娃娃抓起 “孩子娃,懂个啥?”陈旧的观念,使一些中小学校园成了普法的“盲区”。针对这一现象,大连市法制宣传协会以“创建校园秩序,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为主题,多次邀请辽师大法学院、大连大学法学院的教授、专家等走进校园,用生动形象、适合小同学理解的方式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了把生硬的法律条文融进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市法制宣传协会还组织市青少年宫、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西岗区五四路小学还创作编排了一台法制文艺节目,受到小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为了巩固青少年普法阵地,大连市法制协会还为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挂上了“大连市青少年法律培训基地”的牌子“示范引路”。市法制宣传协会秘书长黄宝增说:“虽然不能通过几次普法活动就让小同学完全弄懂法律知识,但至少能培养他们自觉学法的意识,达到了‘法律启蒙’的目的。” “普法进校园,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受益。”东北路小学校长王作开如是说。

  《物权法》走进百姓家——诚意化解纠纷

  “我家楼下邻居改动了原来的排油烟管道,油烟进了我家厨房,我该怎么办?”“我家小区物业把小区道路划成停车位向外出租,合法吗?”这是市民踊跃参与首届《物权法》宣传活动的场景。当天,辽宁兴中律师事务所、辽宁见道律师事务所等40多个单位、200余人组成了庞大的宣传队伍接待了众多前来咨询的市民。中午时分,一位40多岁的张女士来到咨询台前,请律师评个理。原来居住在西岗区的张女士在院内晾晒衣物时,不慎将一枚钻戒丢失。后来得知钻戒被邻居王女士拾得,便向王女士索要,而对方非得要答谢钱“意思意思”,否则不给钻戒。为此,二人争吵不休。律师听罢,便同张女士来到王某家里,耐心仔细地向她们解读了《物权法》的相关规定,讲明拾得物应当交还权利人,同时有权向被保管者索要保管费的道理。张女士听后痛快地答应付给王某保管费,而王某却笑着说:“算了算了,钱不重要,远亲不如近邻,更重要的是我又学了一条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法》关注最需要的人群——缺啥补啥,对号普法

  “法律援助就要援助最需要援助的人”。去年,法制宣传协会组织了5个“帮困解惑”调研小组共20人,分别到大连第四十四中学、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等15所大、中、小学校调研,发现不少大学应届毕业生不能准确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书,一些人因此受骗上当。为了帮助他们,法制宣传协会组织辽宁政德律师事务所等20多位律师,多次来到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先后为1000多名大四学生解答2000多个有关的法律问题,还现场指导他们如何规范填写《劳动合同书》,3万余名学生直接在普法中受益。该协会还会同市公安局、路政管理局、工商局等单位,到大连市机动车交易市场,向司机们发放宣传手册,还现场讲解合法交易、公平交易等相关法律知识,收到司机们的称赞。他们还会同市总工会在《大连日报》开辟57期“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专栏,并设两名专人提供热线服务,先后为300多名农民工提供法律帮助,还为20余名农民工代写了法律文书。

  当年“老八路”又回来了——消灭边远农村普及国防知识盲点

  在远离市区的辽宁省庄河市仙人洞镇天门山村满族自然屯的一个半山坡上,一个农户的院子里,一队预备役官兵,在打扫院子,清理内务,擦洗玻璃等忙着不停。当大家得知这家农户是村里特困户时,大家主动把自己随身携带的现金三百、五百、一千送到这家女主人70余岁的大娘手中,大娘动情的含着热泪说:“当年的‘老八路’又回来了”。

  原来,这是大连市法制协会会内预备役官兵普法宣传队,每年都利用两天公休日,到边远农村普及国防知识,他们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通过帮助农户做一些农活,拉近军民之间情感,采取边干农活边宣传国防知识,使村民们在军民融合的愉悦氛围中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从一起参与升国旗,切入到国防基本常识,由浅到深解读《国防法》相关知识,从而增强边远村民的爱国热情和学法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这支预备役公益普法队伍每年都走访30余户,解读村民提出的疑难疑惑问题上百条,并向特困户送米、送面、送豆油等生活用品。

  为弱势群体法援——救了一个家庭,影响到整个社会

  在一次建筑工地普法中,大连市法制协会得知一名40多岁的孙姓农民工一家四口要一起寻短见一事。原来,孙某在工地干活时被铁管砸到后脑勺,生命垂危,而包工头却不见了。孙某的妻子见没人承担高昂的医药费,想带着孩子和孙某一起寻短。市法制宣传协会及时派出律师,无偿为孙某法律援助,并找到包工头,最终说服他交付了9.8万元医药费。孙某和妻子含着泪水说:“是法制宣传协会救了俺们一家人。”

  事后,当地媒体称“法援”救了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进步。

  万名群众签字宣誓自觉守法——百支义务奉献小分队争做公益普法自愿者

  每年,人们都会看到大连市中山区胜利广场人流涌动,万余名群众聚集在一起。当“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全民依法参与办好‘达沃斯’活动”万人签字巨幅展现在广场上时,人们争先恐后在条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是大连市法制宣传协会举办“全民普法周”大型活动感人场面。此举,不仅填补了我市、我省的“接续普法”的空白,全国也十分罕见。“普法周”已经成为我市、我省落实我国“六·五”普法规划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以“普法周”为起点,“法律进车站”、“法律进校园”、“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商店” “法律进工地”、 “法律进军营”等法律12进活动,丰富了普法活动的内容,极大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普法热情。与此同时,全市志愿者组成的百支义务奉献小分队,担负起10项义务活动。如义务清除野广告;义务清扫死角垃圾;义务维护主要站点的乘车秩序;义务监督更正不文明行为;义务维护交通秩序,最大限度减少横穿马路的不良行为;义务协助公安派出所维护复杂场所治安秩序;义务维护公园花草树木;义务清洗公共场所设施;义务劝导和阻止乞讨和有伤风化的不良行为等。

  八年来,大连市法制宣传协会高举“依法治国”的大旗,甘做铸造平安基石,昂首阔步进入全民普法的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创造新局面。

  (仲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