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不过“水关” 整个项目全改

作者:闫雪静朱松梅 来源:北京日报
2015-03-11 03:51:41

  本报讯(记者 闫雪静朱松梅)从本月开始,水影响评价审查已经在全市推广。在它的核心环节——水影响评价报告书技术评审会上,专家组掌握着一票否决权,只要对一项核心指标判断为“不合格”,整个水影响评价审查就不能通过。

  昨天,9位水务方面的专家对一家循环经济园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和会议质询,以确定该项目的水影响评价报告是否能通过。

  下午1时,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水文总站等单位的9位专家赶到了位于昌平区的项目现场,实地踏勘循环经济园的选址地。专家们对园区内外的河道非常关注,仔细查看了跨河方涵,询问了这条河目前的流量和行洪能力,对这条河是否会影响园区的防洪安全做出了判断。一张大大的图纸铺在现场的荒地上,专家们逐一查看项目的供水水源、排水通道和再生水利用情况。

  下午3时30分,从勘测现场回到水影响评价中心筹备办,专家们又立马开始对项目进行会议审查。厚厚的报告书已经提前发到了每位专家手上,项目建设方和9位专家面对面,开始了一场技术审查会。经过项目概述、水影响评价论述、质询和答辩等环节,9位专家针对水影响评价报告书,在项目的供排水、水土保持和洪水影响方面,一一提出了修改意见。

  建设方负责人获悉评审结果后说:“水影响评价报告是这个项目提交审批的前置条件。专家对节水、再生水利用方面的建议,的确对项目运行后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有意义,我们会抓紧修改。”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本市从今年3月开始,全面推广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审查制度。

  “对于每个上会的建设项目,我们都要组织7到9位专家,对水影响评价报告进行逐页过滤和评审。”在水影响评价中心筹备办相关负责人来海亮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技术单位的480人的专家库,“根据待评项目的性质,每次评审会前,都要随机抽取参会专家名单。”

  评审时,每位专家都会拿到一份《水影响评价文件专家审查表》,并进行打分、提出修改意见。记者看到,表上密密麻麻列着17项细化指标,其中包括建设项目用水量合理性、公共管网的供水条件、水土保持措施、对行洪的影响等。只要专家组在某个核心单项指标上评价为“不合格”,那么整个项目都要重新进行修改和二次评审。

  参与评审的专家会对自己给出的审查结论终身负责。“每个能参与其中的专家都应该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地评价项目可行性,保护好首都的水资源。”项目评审专家组组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