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眼
魏英
粤曲,对三水人意味着什么?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文化表达,抑或是成长岁月里不可遗忘的美好回忆?
上周在西南影剧院,笔者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思考,也第一次感受了一把粤曲的魅力。一场普通的文化服务活动,让现场12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甚至连过道都有观众驻足观看,而当晚还一直下着蒙蒙细雨。
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来说,连粤语交流都尚有难度,对于粤曲的欣赏能力更是有限。但近3个小时的表演过程,我却着实感觉到了三水本地人对于粤曲的爱好。
坐得满满当当的演出厅里,放眼望去基本上是白发老人,即便稍微年轻些的也有三四十岁年纪。近3个小时的演出,基本上没有人提前离场。这在某种程度上刷新了我对过往文化活动的了解。
带着好奇,我和身边42岁的李阿姨聊了起来。李阿姨告诉笔者,她是特地从河口坐车过来看演出的。对她而言,粤曲是她成长岁月里的记忆。“小时候都是爸爸带着我逛戏院,可以说是听着粤曲长大的。”李阿姨的这番话或许正是道出了现场观众们的心声。可以说,粤曲是他们共同的成长记忆。
不过,座无虚席的观众中却基本上难以看到年轻的面孔,让笔者身处其中都稍有些突兀。对此,李阿姨也颇有些感慨——自己20岁的儿子就从来不听粤曲。李阿姨告诉笔者,她曾想让儿子陪她一起来看演出,但儿子根本就没有兴趣。78岁的王奶奶特地带着孙女来看演出,也正是期望能让孙女从小接受熏陶,能够对粤曲多些喜爱。
时移世易,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粤曲是他们成长记忆中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但是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空闲时间早已被各种各样的娱乐填满,粤曲早已经与他们渐行渐远。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内容,粤曲还是需要传承,即使在纷杂中,还是需要有静下心来感受自己祖辈的文化。李阿姨就告诉笔者,她希望多一些对小孩子的培养,让他们能够从小接触从而产生兴趣。在笔者看来,文化不止要关注眼前是否繁荣,也要思考在繁荣之中是否有孕育未来的希望。
可喜的是,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忧,越来越多的粤曲爱好者们开始行动。在白坭中心小学,一位企业家自己出资请老师定期为学生教授粤曲。在政府层面,粤曲文化活动、茶座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期望,在那人潮拥挤的观众中,有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面孔。
期望粤曲观众席上多些年轻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