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育高地可积聚更多人气

作者:魏英 来源:南方日报
2015-03-11 04:52:00

  魏英

  又到一年招工时,招工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美的大规模投用智能机器人,也正是减少用工需求。当智能机器人开始代替流水工人,是不是代表着,城市的发展不再需要太多人?事实上,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无论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创新驱动的角度,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有人气,一座城市才有生气。尤其是对于珠三角区域来说,当土地、人工成本都不再具备优势时,创新驱动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要素。要创新同样离不开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无疑又成为“香馍馍”。

  在大环境的视野下,回归到三水。即将拥抱千亿时代,三水对于“人”的渴求也正与日俱增。但是相比于周边的南海、顺德,三水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城市配套等方面都有所欠缺。那么三水能否形成自己的独特吸引力?

  因为刚刚荣升妈妈,笔者开始关注教育类信息。也因此,笔者大胆设想,三水能否另辟蹊径地通过打造教育高地解决不同层次的人才对于教育的需求,进而留住更多的“人”让城市更有“生气”。

  此前,一位教育部门的负责人曾和笔者谈及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求学问题。她告诉笔者,绝大部分异地务工人员的子女都可以通过积分入学的方式入读三水的公办学校,甚至有些清远、肇庆等地的学生也在三水入读公办学校。

  绝大多数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能够入读公办学校,当听到这句话时,不得不说,笔者惊讶不已,甚至有些难以置信。要知道,在外来人口密集的珠三角,公办学校学位紧张已经是众所周知的难题。即使是周边的顺德、南海,公办学校一位难求也已经不是新鲜事。

  正因为如此,笔者试图从教育资源的角度切入三水吸引力这个话题。日益崛起的深圳正在逐渐认为人才高地,这其中自然有着多种资源要素聚集的化学反应。但是从教育而言,深圳也可以说是聚集了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笔者的一位朋友就曾想去深圳发展定居,在他看来深圳优质的教育资源值得他去努力,哪怕为此忍受高房价。

  回到三水,在现有的条件之下,能否“好钢用在刀刃上”,打造成为“教育高地”?平均用力一时之间难以形成自己的吸引力。但是倘若将三水教育资源打造成三水的特色品牌,或许有更多人愿意在此工作、生活。

  最近,三水教育板块也有着许多动态,无论是走高端路线的北外附校,还是云东海的首个九年制公办学校,三水教育元素不断丰富。笔者设想,当产业工人的孩子在三水都能入读公办学校,高科技人才的孩子能够有更多元的教育选择,届时,三水是否将更有“人气”。而当一座城市聚集了足够的人气,带动与之匹配的服务业发展并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