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榕城觅春色

来源:光明日报
2015-03-11 05:31:51

  新春伊始,我和家人经深圳、厦门、泉州到达福州。正月初五下午,和亲友一道来到阔别十多年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代至民国走向辉煌。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与东街口、杨桥路、通湖路、南后街等都是我十多年前曾经在此处工作时骑车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因此对这一带可谓十分熟悉。但今非昔比,曾经充满古韵较为僻静的三坊七巷如今变为比肩接踵、人声鼎沸、充满商机的旅游景点。岁月流逝,不免怅然若失,我脑海里不断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我们绕开喧闹的游客人群来到三坊七巷各国风情的安泰河小酒吧街。只见远处的小溪对岸有四五位师生在写生画画,其中一位穿米黄色夹克衫的老师身影特别眼熟。再走近一看,我问同行好友郑卫华:“那不是范迪安吗?”卫华是福建资深报人,他肯定地回答:“没错,肯定是他。”

  于是,我们绕过小桥来到对岸,走到跟前,静静地观看他全神贯注地作画写生。他那旁若无人、专心致志的模样,令谁也想不到这位头发有些花白的艺术家,是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而且是刚被任命的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几位新馆员之一,在多数人或休憩或与家人团聚的春节期间,范迪安馆员正一个人安静地写生。

  我发现他画的油画写生已基本完成,大约60cm×80cm大小,描绘的是三坊七巷旁的小溪街景。当时已经下午五点半,天色渐晚,画面上清澈的小溪垂柳倒影格外生动。春风拂面,仍寒气逼人,一分钟,两分钟,时间慢慢地流逝,我们几位都屏住声音,生怕打扰他画画。直到他转身调色的时候,我才开口向他打招呼。他抬头一看,见到是我,也觉得十分惊奇:“新颖,你怎么也在这里?”与此同时,他也认出我妻子小吕和我女儿。这时他放松了手中的画笔,也放松了刚才的那股专注神情,与我女儿聊了起来。我平时多是在工作场合与他见面,感受到的是他的艺术主张和追求,在今天这样的场合则深刻感受到他的平易近人与和蔼可亲。我们寒暄了一会儿,连声道歉打扰他画画了,他却说:“没事,没事,咱们北京见。”寒风中,他又继续着色画画了。

  夜色渐浓,杨柳依依,清澈见底的小溪水面映幻着五彩斑斓的灯光。师生们绘画写生的身影与古香古色的榕城三坊七巷又构成一幅新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