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多数省市最大技术卖方
近年来,北京技术对全国辐射加速,成为全国经济转型的强大驱动力。
面对全国经济转型引发的旺盛技术需求,北京作为大量创新技术成果的产出地,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贡献进一步提升。据统计,50%以上的北京技术辐射到京外省市,技术合同项数和成交额分别为37212项和1722.0亿元,占比分别为55.3%和54.9%。技术辐射全国所有省份的335个城市,地级以上城市实现全覆盖。
2014年,京外省市吸纳北京技术占其吸纳外地技术总量的44%,北京是多数省市最大的技术卖方。
据统计,2014年,北京流向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892.0亿元和830.0亿元。2014年,中西部地区吸纳北京现代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类技术合同成交额578.8亿元,高于东部地区的248.3亿元。东部地区吸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合同成交额173.7亿元,高于中西部地区的129.2亿元。
同时,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技术市场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十二五”以来,北京向“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两大经济带分别输出技术合同15292项和16837项,年均增长10.7%和7.9%,成交额568.5亿元和890.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环保与节能领域技术占比超过50%。
“产学研用”型交易占九成
北京技术交易链条相互关联形成网状结构,主体间技术交易相互渗透。产学研用多方参与交易,使交易链条不断延展,平均每个链条涉及5.5个主体,进一步放大技术交易的经济社会效益。
据介绍,北京技术输出涉及主体35055家(北京卖方4865家,北京和外地买方30190家),包括产学研用多方。其中,主体间相互渗透、“联网型”交易覆盖主体达30085家,占主体总量的85.8%。同时,“产学研用”型交易的项数为62087项,占比92.3%。
例如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智能电网领域攻克了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2014年从全国85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吸纳技术合同204项,成交额1.6亿元;同时,研究院为全国456家单位输出技术合同1290项,成交额18.6亿元,技术交易涵盖新能源、信息与通信、电力科学及其相关领域,涉及专利技术转让、开发、服务以及咨询等多种类型。(记者 童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