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文化艺术创作收获丰厚

来源:文汇报
2015-03-11 09:24:23

  ■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创作生产出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的精神需求

  ■继承传统,激活传统,弘扬传统,通过一流剧目和一流表演,让观众真实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作和推出一批既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作品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艺工作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把文艺比作时代前进的号角,指引了中国文艺的前行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文化创作和文化普及的指引,同时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这次全国两会上,这些学习体会和创作收获也成为文化艺术界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的精神需求

  电影和电视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样式,如何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创作生产出优秀作品,上海影视人交出了答卷。

  自去年以来,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着力打造电影产业,电影正在成为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仅以上影集团为例,2014年,上影集团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利润总额超过3亿元,资产规模达到53亿元。与十年前相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近3倍,净资产增加近4倍,利润总额增长100余倍。

  在产业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一批带着上海基因的影视剧也收获了观众和评论界的好评。去年,上影创作出品了电影《西藏天空》,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真实展现了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进程,在历史叙述和艺术审美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该片不仅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而且走出国门,问鼎中美电影节,亮相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以王丽萍“美好时代”系列为代表的一批描写当下城市生活的电视剧,不仅在全国荧屏热播,还出口东南亚甚至远销非洲。这几天,由SMG尚世影业担任第一出品方,改编自茅盾文学奖作品、路遥同名长篇小说的《平凡的世界》在东方卫视热播,在电视荧屏上燃起了一股跨越时空的青春激情,也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和当下以改革创新为潮流的时代精神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强有力的共鸣。

  借助良好的产业基础,如何继续发挥上海的优势?去年10月的上海电影工作会议上,推出的七项26条具体扶持政策,明确上海将设立电影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资金,支持上海电影发展。这样的政策扶持,不仅打通电影全产业链各环节,鼓励优质电影资源聚集,还将催生一批电影制作航母,提高上海出品电影在全国市场份额占比。

  继承传统,激活传统,弘扬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上海的文艺人责无旁贷。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的京、昆、越、沪、淮五家院团齐齐发力,传统与创新并重,打磨上演了一批优秀剧目,获得业内外好评。上海昆剧团继《班昭》和《长生殿》之后排演的《景阳钟》,获得中国戏曲学会奖,实现了“三个大满贯”,并计划用3年时间挖掘整理10台经典剧目;上海越剧院新编剧目《甄嬛》(下本)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连演6场,场场爆满;去年12月,上海沪剧院为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创排的新编历史剧《邓世昌》亮相舞台,该院今年还将着手拍摄3D沪剧电影《雷雨》。

  所有努力只为了一个目标:通过一流剧目、一流表演,把观众带回剧场,真实感受中国传统经典艺术的魅力。上海京剧院的京剧名家尚长荣说,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并非不时尚,研究传统、继承传统、激活传统,用好的作品在舞台上传递中华民族高尚美德,是戏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文艺是传达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表现喜怒哀乐的最好手段。文艺工作者要不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用不拘一格、不拘形态的文艺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用戏曲艺术来塑造民族英雄和民族精神,是我们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而与此同时,沪剧的传承和发扬也离不开创新。”

  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上海文化界高度认同习总书记所说的“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致力于创作和推出一批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优秀的文艺作品。

  在2014年底的文化盘点中,人们看到上海出版界屡创佳绩。上海文艺出版社《繁花》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籍总目》、《顾炎武全集》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等7种图书获提名奖;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和《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重点出版物。与此同时,上海出版界采用国有与民营并重的双渠道出版模式成效显著,一方面获得了包括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刚在法国出版的新作《为了让你不在此迷路》、当代英语小说界最高奖布克奖得奖作品理查德·弗兰纳《通往北方的小路》、2014普利策奖小说类得主唐娜·塔特的《金翅雀》等作品在内的中文版权,同时,将王安忆的《众声喧哗》、《桃之夭夭》,迟子建的《晚安玫瑰》,毕飞宇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等作品的法文版权成功售出。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上海的出版人意识到,只有把一批批优秀的图书重新带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让书香溢满城市,才能逐步构建出一个“书香社会”。

  在如今的上海,“全民阅读”已成为努力的方向,包括思南公馆在内的一批地标性建筑,先后成为百姓自发聚集的定期的读书场所,周末,到那里去谈阅读,谈文化,谈生活,谈艺术,已成为许多上海人的一种文化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