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舞台唱响中国文化“好声音”

作者:边思玮 焦雯 程竹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5-03-11 09:29:52

  两会会场里,民生问题常常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如往年,着力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提纲挈领,给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文化界的代表委员们在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改革发展、公共文化惠民等指导意见点赞的同时,也对报告中提到的“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印象颇深。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人文交流,在国际舞台唱响中国文化“好声音”?

  “拓展人文交流,其中的节点就是文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院长朱乐耕表示,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国,很多外国人、外国企业都想更多了解中国。“我们需要更好地讲述中国当代文化和价值观念,讲述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现状。在这方面,作为文化工作者的我们责任很大。”朱乐耕说。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海认为,拓展中西文化交流,艺术责无旁贷。“艺术无国界,可以歌颂多彩的世界,抒发内心的情感,陶冶美好的情操。”王景海说,要鼓励和支持国有院团和民间文艺团体创作出反映当代中国审美和价值观的精品剧目,更多拓展国外主流演出市场。

  中国文化“好声音”应如何在世界舞台唱响?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看来,让世界真正认识开放、友好的中国,应该将重点放在文化走出去的顶层设计上。“文化走出去要从交朋友开始,听听长期在外交领域工作人士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要吸取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姜昆认为,文化走出去不是文艺大联欢,而是要站在推广国家文化精品的战略高度,让走出去的文化项目有标准、有审核,达不到走出去目的的,要有反思、有问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引用孔子的话阐述对外文化交流的“秘诀”。他认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无论国家大小都要平等对待,要了解、熟悉对方的文化。“这些年,金台艺术馆旁边建设了国际名人雕塑园,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在这里,参观的妈妈会告诉孩子,这是印度的甘地,这是古巴的何塞·马蒂。如果我们希望别人了解和认同我们的孔子,那也应该了解人家的马克·吐温、西奥多·德莱塞,只有这样,文化交流的过程才会更顺畅。”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一些代表委员也从国家大战略的推进过程中看到了文化领域大有可为的机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一带一路”的大背景是拓展中外人文交流的好时机。丝绸之路首先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应该让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做好保护和展览工作,让其成为沟通各国情感的桥梁。

  朱乐耕说,“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经济方面的意义,还有文化上的意义。“比如,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远不止丝绸,还有瓷器。瓷器上的绘画承载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他希望,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强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研究。

文化工作,国际舞台,文化研究,文化领域在国际舞台唱响中国文化“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