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唐良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市长的发展观
站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成都不能孤军奋战,要与其他城市抱团发展
抓发展搞建设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天府新区是一个大的作品,做大作品就要有耐力 “
去年底,一纸任命书让唐良智的职业生涯拐点,出现在了距武汉1200公里外的成都。
履新成都市长两月有余,从量身定制蓉版“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到“菁蓉汇”再到成都科学城,唐良智每一次动作,都被各大媒体聚焦。坊间还亲切地称呼他为“创业市长”。
对于第二故乡成都,这位湖北人印象如何?在成都经济总量迈入万亿台阶的新常态下,有着经济学背景的他,能否与蓉城碰撞出新的“火花”?还有这座城市里千千万万的创业者,新市长能否带领他们“任性”起飞?
3月9日,北京春光明媚。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副书记、成都市市长唐良智在忙碌之余,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专访。
以经济开篇,用阅读收尾,唐良智为成都1500万人心中的发展之问,讲述出自己的答案。
关注履新成都
希望成都在今后发展中内生动力更强成为一个与外界互联互通更好更强的经济体说
创业天府
让创业者从内心不愿离开
2015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13处谈创业,而成都在今年2月也正式启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任成都市市长唐良智,也被亲昵地称为“创业市长”。
“大家都叫你‘创业市长’,就此你怎么看?”面对华西都市报记者单刀直入抛出的这一提问,唐良智微微一笑说:“大家喊创业市长就创业市长吧。”
唐良智说,他确实一直在跟创业打交道,也一直在关注大众创业这项工作。创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包括我们这一代人仍然处在创业当中,可以说整个中国仍处在创业当中,中国梦的实现也要有创业的心态。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一样。
硅谷有硅漂,全世界的精英都想去那里淘一把;北京有北漂,即使生活成本高,但因为创业机会更多,他愿意在那里北漂。就此唐良智提出了一个“蓉漂”的概念,并表示“要让在成都创业的‘蓉漂’,即使流落街头,也甘愿坚守。”
“但唐市长不会让‘蓉漂’流落街头是吧?”
面对这一大胆提问,唐良智又是一笑:“这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肯定不会让其真正流落街头。”
他接着就“坚守”二字说,这表明了成都的创业环境好、机会多,还有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让创业者从内心里就不愿离开。目前成都已经出台的“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其中就包括了一些扶持政策和措施。同时将经济资源要素、人力资源要素等创业所需的各种要素结合在一次,创造一个最适合创业者生存的氛围和条件。
说“细节”成都
公交上传卡,就是文明体现
从2014年12月24日正式调任成都,到今天唐良智已是履新两个多月。
从武汉到成都,唐良智在短短数十天喜欢上了回锅肉、麻婆豆腐等川菜,而且在用心感悟、仔细品味这座城市。
现场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他坦露出了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并在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关爱,“大家对成都这个城市都感觉很好,确实有很多人来了不想走,教育基础很好,人也很热情,文明程度很高。”
“你看一个城市,要看细节。”唐良智举例说,比如买票,他就知道一个每天都发生在成都人身边的故事:公交上有时人比较多,有人拎着包站在够不着刷卡的地方,就说“麻烦传一下卡”,然后有人马上就给你传过去,相互之间我谢谢你,你谢谢我……
“这就是一个城市文明最直接的体现。”唐良智说到这里,还问了一句旁边的工作人员“成都人怎么说‘传一下’?”(“递一哈”)
接着又提到一个细节:大家都说成都人基本不吵架,即使吵架也不打架。就此他认为,“这不光是一个性格问题,而是一个文明基因的传承。不能老说成都人没脾气,这是涵养好、修养好,文明程度高。”
“作为一座城市的市长,对成都有什么期望?”
“发展得更好!”唐良智5个字的回答非常有力。
在他看来,中央、省委和一千多万成都市民对成都发展寄予厚望,给成都加任何一个名词都不能完整地涵盖这座城市的内涵。希望成都在今后发展中内生动力更强,成为一个与外界互联互通更好更强的经济体。“城市是从做生意开始!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你看,成邑就是买卖嘛。”说着,喜欢微笑的唐良智对未来流露出期待。对话成都新作为
2014年,成都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入中国深改关键年,这座城市如何归零再出发?这是一个新命题,也是一个新挑战。在接受采访时,唐良智就“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结构经济圈”、天府新区建设等问题,道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