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村展新颜——准旗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报道

作者:乔玮 来源:新华网准格尔旗频道
2015-03-17 16:02:00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几年,准格尔旗农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路宽了、自来水通了、购物娱乐有地方了、住上新房了……生活条件改善的农民精神面貌也在悄然变化着。行走在准格尔旗的乡村田野,你会发现垃圾乱倒现象少了、打麻将喝酒消磨时间的人少了,讲文明、树新风的人和事多了,一股崇尚文明和谐的新风尚正涤荡乡村,温暖人心。

  让乡风文明起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从去年起,准旗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之一来抓,成立了由旗委政府统一领导, 63个旗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同时,旗财政列支1000万元,实行以奖代投,专项用于乡风文明建设。制定出台了《乡风文明大行动考核办法》,将乡风文明工作绩效纳入各地各部门和驻村包扶干部的实绩考核,并不断加强日常通报、定期调度和督促检查力度,推动工作落实。

  “务正业、谋生计,勤劳作,同富裕;婚丧事,新简办,不铺张,不攀比……”在薛家湾镇,这些富有乡土气息而又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村规民约成为该镇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的一个有效载体。村规民约“三字经”共七个篇章,内容涉及村级民主管理、科学发展、文明新风、道德礼仪、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等方面,内容紧密贴近农村生活,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准旗在“乡风文明大行动”中,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突出“群众讲、群众演、群众干、群众评、群众管、群众创”,大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培育文明乡风,乡风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工作中大力推广制定村规民约,并鼓励支持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发展,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在农村营造出“好事大家传、坏事大家管、歪风大家纠”的浓厚氛围。在沙圪堵镇西营子村,村里的留守老人们自发组织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义务为村里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环境卫生。在推进村级事务自我管理的同时,准旗还积极抓好政策引导,在十二连城乡示范点探索推出了文明户道德信贷、贴息扶持、诚信门票三项激励措施,引导人们崇德向善,推动形成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准旗把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乡风文明大行动”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将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申请危旧房改造的前置条件,不论修缮还是新建,农民自己先行进行环境整治,并在改造中注重乡土味道和民族特色,尽可能保留乡村风貌。坚持“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到哪里、乡风文明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的同时,大力选树群众身边典型。围绕农户重点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和“乡村好人家”创建评比活动,积极推动形成嘎查村、苏木乡镇、文明办自下而上的三级联动创建评比机制;围绕农牧民重点开展了“好儿女”“好婆媳”“好邻居”“诚信标兵”“仁义娃娃”等先进个人评比表彰,并将各类好人汇集上榜,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60余处,以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的方式宣扬文明新风。(乔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