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千年古墓群重见天日 存完整人类尸骸

来源:新京报
2015-03-18 06:50:17

  【北京千年古墓群重见天日 一墓主来自“朝鲜县”】在北朝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刻有铭文的砖,记载了墓主人叫韩显度,祖籍是乐浪郡朝鲜县,下葬于元象二年(539年)。经过此前的勘探和发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已清理出墓葬75座,其中东汉墓7座,北朝墓2座,唐代墓葬33座,辽代墓葬33座。很多墓葬保存完好,不仅有完整的人类尸骸,还出土了陶器、瓷器、漆器等陪葬物品。

北京千年古墓群重见天日 存完整人类尸骸

考古人员在对墓葬内部进行清理。

北京千年古墓群重见天日 存完整人类尸骸

  大兴城区发现古墓群,而且还跨越了上千年的历史。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公布最新考古成果,大兴区黄村镇三合庄村发现从东汉到辽金时期的古代墓葬129座,时间跨度上千年。这个古墓群中,各个朝代的墓葬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出土的文物也揭示着北京地区多个历史时期的人文风貌。

  距地铁站不到2公里 所在地曾拟建住宅楼

  文物部门介绍,该古墓群地处大兴城区的西北部边缘,原为三合庄村所在地,距离最近的地铁站不到2公里,原计划在上面建设住宅楼,2010年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局部勘测发现了古墓。2013年底到2014年上半年勘探结束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于2014年10月10日主持古墓葬的发掘工作,去年年底因天气寒冷发掘工作暂停,进入“冬歇期”。

  经过此前的勘探和发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已清理出墓葬75座,其中东汉墓7座,北朝墓2座,唐代墓葬33座,辽代墓葬33座。很多墓葬保存完好,不仅有完整的人类尸骸,还出土了陶器、瓷器、漆器等陪葬物品。有的墓葬十分壮观,不仅空间大、墙上设有仿木的廊柱、墙壁上还绘有人物、家具等精美壁画。

  据了解,对剩余54座墓葬的发掘工作将于本月内展开,预计今年5月底、6月初结束发掘工作,同时将同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时间跨度长墓葬数量多 北京地区近年罕见

  “这片古代墓穴之所以得以较好地保留,很大程度上与永定河在历史上多次泛滥,墓地被淤泥覆盖有关”,考古专家表示,古墓群延续时间之长、年代跨度之大,墓葬数量之多,墓葬形制种类和保存之完好,为近些年来北京地区所罕见。

  专家介绍,古代有“视死如生”的说法,希望通过墓室构造、壁画、殉葬品等方式将墓主人生前的场景带到墓里。因此,这些墓葬对历史及艺术研究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的社会生活。

  亮点

  1 东汉 “砖椁墓”显现民族交流融合

  东汉墓葬距今约两千年,是这批墓葬中年代最久远、布局最简单的墓葬。

  7座东汉墓均为平民墓,出土有陶器和铜钱等随葬品,该墓葬最大的特点是“砖棺”,全部为小型砖室墓,用砖做成棺的样子,因此又称为“砖椁墓”。

  这些墓葬均为梯形,南侧宽且高,北侧窄且低,和现如今的葬具相似,考古专家认为这种形制的“棺”是具有“胡人”的丧葬文化因素。这是本地区历史上这一时期民族间彼此交流、融合、学习的结果。这与历史上北京地区长期处于汉、胡杂居的社会现实分不开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