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O公布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计划

来源:WMO网站
2015-03-18 07:44:57

  日前,世界气象组织(WMO)公布,其正在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国际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网络(IN-MHEWS)。该网络将利用现有最前沿的科技、社会知识和技能等,为提供早期预警以及增强气候应变能力提供咨询,从而为管理多种风险提供协调平台。

  该网络将支持汲取《兵库行动框架》的经验教训,加强机构间的协调,并采用最新的通信技术,确定最适当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技术及系统,使公众和地方决策者参与到气候应变能力建设中来。

  应用于多地的成功案例

  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可提供具有成本效益并可应对各类灾害的统一渠道。此类系统可提供关于气旋、风暴潮及极端温度方面的警报,还可提供其影响,如洪水、疾病和物理损害等方面的警报。不同的灾害会相互影响或同时发生,例如,热带气旋会引起风害,还会导致风暴潮和海岸带洪水,地震连带大雨及饱和土壤会造成更多的滑坡。

  世界上首批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之一已在中国上海建立。该系统可提供热带气旋、风暴潮和极端温度等警报,还可提供洪水、疾病、物理损害及其他后果影响等警报。

  WMO称,最先进的早期预警系统还应当与国家气候应变能力及备灾发展规划及投资相结合。减少灾害风险重在不同机构和行业间建立伙伴关系,这种更为复杂、全方位的减少灾害风险方法可大大减轻水文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1999年,热带气旋“奥里萨”袭击了印度东海岸,造成约1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2013年10月,超强气旋“菲林”再次袭击了这一海岸,数以万计的房屋被摧毁,但仅有数十人伤亡。这是由于奥里萨邦和安得拉邦政府大力推进防灾备灾。当地政府制定了疏散方案,确定了潜在的避难场所和疏散路线,加强了海岸防御措施并开展了社区教育。印度气象局提前4至5天就准确预测出了“菲林”的路径、强度和登陆地点。这些经协调的多机构努力使得位于印度最贫困地区之一的近百万人口有可能疏散到安全场所。

  受益于天气和气候预测的进步

  早期预警系统将继续受益于天气和气候预测的进步。天气预报每7到8年会大约改进一天,因此,如今的5日天气预报已不亚于大约25年前的两日天气预报。不久以前,热带气旋几乎是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来袭的;如今,由于天气和气候科学、计算能力以及卫星和其他观测仪器等的发展,通常可以提前数天非常精确地预测出热带气旋的路径。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对某些风暴海域气旋路径的3天预报技术还很有限,但如今高水平的5天预报已成为全球标准。

  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使得提供较长期的气候服务成为可能。气候服务可将气候预测与来自卫生和城市规划等关键行业的信息相结合,从而为减轻灾害风险及其他优先重点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

  例如,将未来海平面上升情景、风暴形势情景与人口趋势相结合,可以决定对海岸带发展的长期投资。通过加强应变能力建设,此类长期战略性决策将可进一步提高早期预警系统的有效性。

  为了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够从气候服务中受益,在世界气象组织的领导下,国际社会已建立起全球气候服务框架。全球气候服务框架可借助世界各地的知识与经验来促进在社区、国家和区域层面的业务气候服务。国际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网络也将会推动此项工作。随着气候服务在今后若干年的不断发展成熟,在2015年后发展框架下,气候服务将成为减轻灾害风险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