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作者: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刘稚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5-03-19 04:31:00

  近年来,周边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外交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以“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核心的周边外交战略新构想和新理念日渐清晰。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推进新丝绸之路建设的进程中,应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贸易、金融、市场、货币、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共赢,最终形成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和支撑

  “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巩固和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应该看到,“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所谓“命运”,包括双方过往历史的共同经历和未来发展的共同追求,“共同体”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安全、文化等领域。而“一带一路”强调的是“互联互通”,主要内容是“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突出务实合作和项目合作。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路径和支撑、桥梁和纽带,而命运共同体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宗旨和发展方向。“一带一路”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兼容的历史传统,同时也吸纳了亚洲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加快与周边国家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现实需求。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为“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和战略支撑,也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体体现。

  从西南方向来看,中国与周边的东南亚、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国家之间相互交往最早、合作历史最长的地区之一。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双方互通有无,商贸交往频繁。“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则把中国与南亚地区连接起来,成为古代中国西南进入南亚地区的便捷通道。近现代历史上,“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也是通过云南把东南亚、南亚地区连接起来,产生过重要的历史影响。

  从现实发展情况来看,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背景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实际上就是沿着古丝绸之路的方向拓展的,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已经初具雏形,为新丝绸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将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从经贸合作进展来看,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前提。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应该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水平是最高的,在共建“命运共同体”方面条件也是最为成熟的。十余年来,中国—东盟关系总体保持良好势头,在经济、政治、社会、安全以及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持续推进。其中,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共同体已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采取推进自贸区建设和次区域合作、经济走廊建设、相互投资、扩大与沿线国家产业与贸易合作等具体举措,从而共同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一体化进程,打造一个名符其实的“命运共同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