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庙会全球行打造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新模式

作者:孙晓铮 崔峰 来源:新华网
2015-03-23 15:39:24

  新华网北京3月23日电(记者孙晓铮 崔峰)春节前夕,曼谷居民尼塔雅·奥扎伦在家门口观看了一场川剧变脸,买到了窗花和春联,吃到了烤鸭,还跳了一会儿广场舞。“老北京送来的文化庙会实在丰富有趣,希望以后经常有。”

  2月10日至16日,地坛文化庙会首次走出国门在曼谷举办。在东南亚最大购物中心之一的曼谷世贸中心广场,十几张表现北京东城区风光景色和历史古迹的照片吸引了不少泰国青年人驻足拍照。不远处,刚出炉的“便宜坊”烧麦冒着热气,一屉刚端出来就被抢购一空。

  七天的庙会活动集非遗产品、民俗风情展示、老字号商品售卖、中华优秀剧目展演于一体,吸引了近20万曼谷民众到场参与。在这里,地坛文化庙会搭建起一个既有国际影响力,又接地气的中华文化流动展台。

   “走出去”的非遗

  与本次庙会一同“出海”的有15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手艺人”。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资源,最有吸引力和代表性。”本次庙会的操盘手,北京市东城区副区长王晨阳说。

  “面人彭”就是其中之一。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彭小平亲自上阵。他边捏着面人,边通过志愿者翻译给身边的曼谷市民讲解。他告诉大家,面人也叫面塑,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可不只今天大家看到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欢迎你们到北京走走看看,你们会了解更多的中国绝活。”

  邻近展位的徐阳是另一位有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一把剪刀在他手里上下舞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红纸展开,“鸾凤和鸣”剪纸作品就展现在大家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最讲究创新,所以一直传承到现在。比如中泰两国最早的贸易产品中,就有中国的丝绸,现在丝绸已经被应用到剪纸中。我们把丝绸裱在硬纸板上,剪彩出各种作品不褪色,又高档华丽。”

  徐阳说,传统文化走出去不仅要创新还要本土化。他讲起自己在瑞士交流的经历。“我们把在瑞士采风十几天得来的灵感应用与剪纸创作中,让人惊喜的是,融合了瑞士特色的中国剪纸在当地大受欢迎,作品被一抢而空。”

   接地气

  “直到长大我才知道春节的意义。而现在,一场生动的庙会就可让泰国的孩子一夜之间知道‘过年’。”泰国副总理威沙努·戈岸在参观庙会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的预展时说:“集萃中华文化的庙会比几场演出更能加深泰国人对中国的好印象。”

  据了解,通过地坛庙会,中泰不少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扎禄颂巴认为,这种合作的基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泰国人逛了庙会,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建立了信任”。

  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蓝素红表示,这次东城区把文化庙会搬到了曼谷,泰国不少民众都携家人一起逛庙会,购物,尝美食,看演出,既是“欢乐春节”活动形式的创新,也是提升春节影响力的成功尝试,既有品位,又接地气。

  “欢乐春节”是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一项大型文化活动,旨在将中国春节打造成一个国际化节日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平台。截至目前,2015年“欢乐春节”活动项目已超过800项,覆盖118个国家和地区。

  负责“地坛庙会”运行的东方信达资产经营总公司董事长彭湘说,通过当地政企力量的推进,中国老字号吴裕泰、便宜坊也在曼谷获得认可。泰国近10个单位和协会已表达把两个中国老字号引入曼谷的意愿,并已与中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庙会在泰国期间,每天有近万人参与消费,日均交易达到1000笔以上。

  地坛文化庙会曼谷行之后,得到了许多政府商企的关注。目前已有新加坡、西班牙、奥地利、瑞典、美国等近10个国家的政要、商企邀约庙会前往举办。

  彭湘对活动今后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接下来公司要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最具中国特色和民族传统的内容供应商,将地坛文化庙会全球行打造成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走出去的高端平台。

  与此同时,也要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选出境外举办地最受欢迎的老字号和非遗项目资源,突出与其他文化走出去模式的差异性,与当地相关机构和企业紧密合作,打造最具亲和力的中国文化展示平台。

  “我们还将继续把‘地坛庙会全球行活动’推向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使这项活动成为链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重要纽带和桥梁,”王晨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