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2015-03-23 09:59:25

习近平: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

  宁德市公安边防支队开设“边防人闽东情”系列教育课堂,组织官兵原原本本学习《摆脱贫困》。连日来,该支队结合近期《闽东日报》刊发的系列重读《摆脱贫困》体会文章,组织官兵进行集中学习和讨论交流,引导官兵深刻理解《摆脱贫困》的实质内涵和精髓,为边防部队更好地履行边防职能、服务“六新大宁德”建设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袁自由摄

  新华网福州3月23日电 今日,《闽东日报》刊登文章《“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全文如下: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1989年3月,他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关系闽东发展的头等大事,过去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紧密相联,未来的发展更离不开教育的综合发展,振兴闽东的希望在教育。

  一

  “我走了不少乡村,看到不少简陋的校舍,心里沉甸甸的。”习近平同志看到了闽东经济的贫困,更看到了教育的贫困。

  就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深层次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闽东的教育水平提高了,闽东的经济才有可能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如果我们的教育搞得更好一点,甚至可以超过平均水平。”“改革开放需要了解很多新知识、新科技,需要同国内外进行广泛的交流,没有人才不行,没有教育不行;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要向致富迈进,要上新的台阶,需要掌握一些最新的实用技术,也离不开教育。所以说,振兴闽东的希望在教育”。他强调要“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努力实现教育、科技、经济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习近平同志正视闽东教育的现实,明确要求:第一,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教育,要把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第二,在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要讲究办教育的效益;第三,要努力把教育的热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既强调教育的普及,又讲究教育的实效。

  地委、行署决定每年两次专题研究教育,把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热爱教育的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党政领导亲自抓教育,组织部门把教育发展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任期或年度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政领导和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方方面面都在努力为教育事业多办实事。

  为了广泛动员全社会都来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热爱教育,推动闽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989年1月,地委、行署颁发《关于1989年开展“重教、支教、爱教”活动的意见》。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过问“重教、支教、爱教”活动,使这一活动在全区掀起新的高潮。1990年他在听取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汇报时强调,还特别要集中精力、集中财力继续抓好办学条件的改善。要巩固活动成果,保持劲头,继续发展,再上新台阶。

  “重教、支教、爱教”活动有效解决了闽东基础教育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县、乡分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全区农村“完小”(指一至六年级学制完整的小学)以上危房改造基本完成;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校容校貌发生显著变化;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尊师重教在闽东蔚然成风。

  二

  习近平同志为闽东教育发展制定的方针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地委、行署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育发展。

  首先,确保农村小学实现“一无二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椅)。据统计,1987年底全区危房校舍达21.67万平方米,课桌椅缺3万张。但政府有限的投入只能用于部分城区学校的建设,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难以得到改善。1988年10月,习近平同志提出:“教育方面,明年要集中一些资金,解决完小以上学校的危房校舍,改善这些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争取90年基本解决完小危房。”此后他多次强调要办好这件事。地委明确规定:“凡未实现农村小学‘一无二有’的县、市、乡(镇)、村一律不准新建楼堂馆所。”

  习近平同志要求按照基础教育“分级管理、地方负责”的原则,理顺体制关系,使各级各部门真正负起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教育事业的责任。行署下文对这一办学体制予以明确并将各级工作任务具体化。同时要求地、县有关部门对涉及学校危房改造的设计、施工、建材、收费,予以优先、优惠。

  针对当时各级政府片面理解“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而重依赖各种教育收费、轻公共财政投入的情况,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认识上重要,实际上不要”的问题,要求坚持政府在基础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的职能。他既强调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主体责任,又拓展思路,主张走一条国家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路子。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掀起了全区上下办教育的热潮。1989年,全区教育事业费投入7496.6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2.73%,特别是全区预算内教育经费比1988年增长了31.8%。全区教育经费投入得到持续大幅的提升。宁德的做法得到了省里的肯定和推广。

  经过不懈努力,闽东基本实现了农村学校“一无二有”的目标,全区学校危房面积降到了7%以下,一些贫困县、贫困村成为先进典型,大部分农村小学校舍成为当地最好的建筑,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