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余铭:用艺术“传承”世界文化遗产

来源:新华书画
2015-03-23 15:36:10

  汤余铭作画中

  回顾创作之初,汤余铭早在1973年便创作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宣传画和年画,90年代以后才转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汤余铭把自己艺术创作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为第一阶段以画油画为主,8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以中国画为主,90年代开始研究世界文化遗产至今创作世界文化遗产的题材系列作品为第三个阶段。他说:“50岁以前的艺术,并不属于我自己,因为都不是我想画的,而是按别人的要求作画,50岁后,我找到了佛教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创作题材,此后的艺术才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

  在俗世闯荡了五十年的汤余铭有一种失落感,有些痛苦、彷徨和感悟,最终皈依了佛门,成为了一名居士画家,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佛教作为人类文化的根是同心同缘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世界上与佛教有关的世界遗产共有35项,在中国就有8项。为了深入研究和探索世界文化遗产,汤余铭潜居五台山12年研究佛教文化,“在五台山比较安静,不懂就问,老师就在身边,就是那些出家人,和他们讨论研究。”

  这段时期,汤余铭踏访名山古刹、研究石窟景观和佛教理论,从五岳之首的泰山到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写生、研究、思考、创作循序渐进,在总结前人以勾线手法描绘佛像的基础上,融汇中西,结合早年油画、国画、涉及的创作经历,探索用水墨在宣纸上描绘立体佛像,创作了别具一格的立体三维效果的佛像,其作品自然清新、气势恢宏,生动神韵,将自然艺术与佛教理论高度的融合在一起。中国美术史论家陈传席评论道:“他笔下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都十分准确、真切、完全忠实于古代造像原作,形神兼备,或威严、或慈祥、或雍容、或丰满、或秀美。皆严谨中见生动,真切中见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