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足球 多地探索
上海不仅拥有三支中超球队,其业余足球的发展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DIB是上海一家规模较大的业余足球俱乐部,其创始人张锐在介绍上海业余足球的发展状况时说道:“包括上海周浦、宝山等地区都由民间自己发起成立了各自的足球联盟,上海大大小小的业余足球队应该不会少于1000支。”据张锐介绍,与以往上海的业余球队从网上购买五大联赛球队的衣服不同,目前80%的上海业余球队的队服都有专业的品牌为他们定制专属球衣。
在没有中超球队的湖南,其草根足球的发展也是成绩喜人。据湖南省体育局介绍,为了推动湖南省足球的发展,湖南省足协致力于打造草根足球联赛,从社会上选拔十几支参赛球队,参加常态化的联赛比赛,并按每年不同的成绩升降级。
湖南省体育局局长李舜说:“草根足球赛让民间足球爱好者有施展足球才能的机会,还有一个正式的平台可以不断提高足球水平,在社会上形成‘全民足球’的足球文化氛围。”
李舜认为,足球是属于群众的运动,通过建立湖南足球的“金字塔”体制,建立从草根足球到半职业、职业足球逐层上升的模式,对于发展足球大有裨益。
在“谁是球王”娃娃组的比赛中,新疆喀什儿子娃娃队以较大优势赢得了最终的冠军。由此可见,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是足球发展的沃土。
以内蒙古为例,内蒙古从2014年开始启动足球系列联赛,从校园足球、职工足球、社区足球、职业联赛四个方面组织赛事,让足球回归社会、回归校园、回归家庭。为了突出联赛群众性、业余性、广泛性的特点,比赛采取11人制的形式,以各盟市、行业和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为赛区,分别组织实施,每个赛区的前两名集中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的决赛。
在内蒙古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阿拉善盟,当地足协从2000年开始组织7人制足球联赛,每年3月至10月进行。政府免费为比赛提供场地,同时当地足协抽调运动员义务进校园普及足球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获得中乙联赛资格的内蒙古包头市南郊联社足球队在此之前就是一支靠企业赞助和个人力量组织起来的业余球队。
问题不少 瓶颈待破
尽管中国的民间足球呈现出可喜的态势,但是由于一些老问题的存在,其发展仍会遇到一些“瓶颈”。
首先便是场地问题。据记者了解,全国各大城市免费向市民开放的足球场地依旧太少,可供市民选择的足球场特别是适合夜晚踢球的灯光球场也无法满足球迷们的需要,足球场地一地难求的尴尬局面依旧存在。
其次是经费问题。重庆的廖渝今年1月份和丈夫一起开办了一家体育公司——重庆启冠体育发展文化公司,专门做7人制业余足球联赛的组织和策划。廖女士策划组织的“2015全城制霸”7人制业余足球联赛即将开赛,已有32支业余球队报名参赛。
据廖女士介绍,一场比赛下来场地费、裁判费在700元左右。“社会足球的影响力和关注度还是太小,招商方面进展并不顺利,靠各个球队的报名费难以盈利。整个比赛费用预计要花费20多万元,现在基本是靠自己前期投入。社会足球的发展还是很难,所以很多业余联赛一般做不了多久。”
之前提到的南郊联社足球队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球队教练兼负责人姚志强说:“南郊联社以50万元赞助了球队足协杯首轮比赛,此外包头燃气有限公司捐赠的100万元。寻求后续赞助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仍旧是球队负责人们的首要任务。”
最后则是运行机制的问题,由于社会足球涉及面广,人口众多,行业繁杂,如何有效开展社会足球,组织单位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城市之间的赛事,需要科学有效的足球竞赛体系。
谈到这一问题,安徽省体育局局长冯潮认为体育行政部门的角色至关重要。他说:“发展社会足球,需要体育行政部门开阔胸怀、放宽视野,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由过去‘管理’转变为‘服务、引导、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