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师六十一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扫描

作者:王莉燕 来源:兵团网
2015-03-23 00:00:00

  巍巍天山下,雪水奔流的霍尔果斯界河旁,四师六十一团1万余名各族职工群众,象石榴籽般紧紧抱在一起,在祖国西陲86公里边境线上,构筑起民族团结的钢铁长城,成为助建四师成长治之势、久安之态的镇边之团、力量之团。

  进入2014年,新疆处在“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六十一团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28 %,维稳任务繁重。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如何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中央要求我们做什么、兵团、四师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团场在近年自上而下、自浅入深开展触及心灵的民族团结学习、讨论活动,干部职工群众思路清晰、精神振奋,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能力的责任感、紧迫感大大提高。

  以全局视野审视团场发展,以使命担当攻坚克难,边境一线团场六十一团迅速行动,用情、用心、用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将民族团结工作纳入党委中心工作,全方位渗透、考核,由内而外凝聚、生发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强大力量,更好地发挥了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加大对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力度,强化“无缝防控”,完善社区和连队“一警二协三民兵”网格化维稳巡控机制,团场86公里边境线始终安宁如一;--推进兵地共融,完善团场与地方乡场联合维稳处突预案,实现信息互享、情报互通,团场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案件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事件和暴力恐怖事件,未发生一起非法宗教活动;--举全团之智、全团之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推动团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4年团实现生产总值6.54亿元,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3.2万元,各族职工群众幸福生活指数大大提高,感恩、奋进意识逐步增强。

  喊得响、做的实,民族团结才能有新进展。针对团场实际,六十一团形成民族团结“五对接”工作机制。

  学习对接。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宣讲团深入连队宣讲民族团结事迹;每年举办“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专题讲座,举办新编“卧尔兹”演讲比赛,开展“和谐清真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宗教界人士自觉成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维护者。

  生活对接。从关心少数民族困难群体入手,让买不起住房的80多户少数民族困难户住进了廉租房,新建的5000余套保障性住房中,少数民族职工家庭占29%;免费为少数民族职工入户义诊每年不少于1000多人次,对孤寡残贫弱势群体少数民族帮扶资金每年不少于80万元;培训双语教师12人,出资30万元用于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教育补贴;投入296万元为少数民族连队园林四连改善办公、医疗、取暖等条件等工作对接。把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纳入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5年来,推荐选拔使用副处级、科级、连级少数民族干部27人;投入760万元对6000余人次的少数民族职工群众进行技能培训,1500名少数民族职工实现就业。

  致富对接。出台“交五免五”、兴边富民等惠民政策,促进少数民族职工多元增收;通过贷款、贴息和公建租赁帮扶创业措施,引导412名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发展牧家乐等;结合城镇化发展,组织6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打工劳务增收;投资190万元建设2个少数民族养殖合作社和1个刺绣基地,帮助200名少数民族职工实现月收入上千元。5年来,共扶持242户少数民族贫困家庭,户均收入从不足1.2万元提高到2.5万元以上。

  劳务、技术对接。把友邻的伊车嘎善乡、莫乎尔牧场、前进牧场、芦草沟等地方乡场镇的少数民族劳务工输入团场支农,年均上万人次,劳务费支出达200多万元。把先进机械派到地方,帮助播种、收割,并免费传授科学种田技术。兵团劳模陈国斌免费为莫乎尔牧场农民提供优质葡萄苗近万株,全程提供技术服务,葡萄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如今,团场与地方各族职工群众已水乳交融、相互离不开。

  在最根本、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六十一团多措并举,民族团结工作深入人心,团场多次被评为兵团级、师级文明单位,少数民族聚居连队园林三林连被评为师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 民族团结处在历史发展最好时期,汇聚成为促进团场长治久安的强大合力。

  如今的六十一团,优美的民族团结画面层出不穷:学校课间操时间,各民族学生跳着秧歌舞、“黑走马”“麦西来甫”;田间地头,机关干部帮少数民族承包户修剪果树、采摘果品,少数民族养殖户为汉族职工传授养殖技术;保障性住房小区,各民族居民坐在一起聊天、娱乐,笑声郎郎;大街上,执勤巡逻民兵队伍中,三分之一都是少数民族青年……用情、用心、用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六十一团绘就出一幅暖暖的、振奋人心的民族团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