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三月,记者步入俊鹏专业养殖合作社,一座座标准化的羊棚映入眼帘,一只只肥壮的小尾寒羊活奔乱跳。这里的羊,住的是新式标准“羊房”,吃的是纯绿色营养饲草,“羊房”通风向阳,距离居民区较远,周边环境清净舒适。“这么多年我把所有的积蓄都存起来,就是准备在家里办一个规范化的养羊场,为的是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靠养殖脱贫致富的卢俊鹏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镇原县殷家城乡敬岔村村民卢俊鹏,部队复员以后一直在新疆打工。几年的打工生活,让这位农家孩子见了世面,也增加了阅历。当听到县委县政府提出“漫山遍野种草,家家户户养羊,把农民变成牧民”的战略时,卢俊鹏毅然放弃在外务工的机会,回乡筹资1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镇原县俊鹏专业养殖合作社,建办起了标准化的养羊场,开始了牧民生活。
殷家城乡山大沟深,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极差。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实际,把劣势变优势,利用土地资源广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推行“种牧草、改棚舍、青贮秸秆”的农业经济模式,使草畜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卢俊鹏的影响下,敬岔村还新建了鸿鑫养羊场,养殖量已达120只,周边的群众也积极发展养殖业,养殖规模迅速壮大。村看村,户看户,产业发展靠大户,在村干部、复转军人及返乡青年的带动下,殷家城乡已建成规模养羊场12个,发展规模养殖户320多户。
殷家城乡党委书记段军亮告诉记者:“从今年起,我们乡计划每年新增小尾寒羊1.5万只,人均2只,每年新种牧草1.5万亩,人均1.5亩,逐年递增。利用5-7年的时间,达到“双十”目标,即全乡牧草留存面积达到10万亩,羊只存栏达到10万只,羊出栏年均达到40万只,产值达到900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以上。”
近年来,为了做大做强草畜产业,镇原县采取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的工作模式,引导养殖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既破解了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难题,也推动了全县畜牧养殖由以前的“散兵游勇”向“抱团出进”的纵深发展。坚持“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路子,积极引导养殖户根据自身人力、物力、饲草料资源,合理确定养殖数量和规模。突出专业养殖村、养殖小区建设,形成规模效应,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每个乡镇发展1-2个专业村。如今,在镇原县像卢俊鹏这样由农民变为牧民的已经有1万多户;规模养羊农户达到6800户,发展养羊示范村 20个,羊存栏34.6万只,出栏8.8万只。(李宏岳 郭治斌 李家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