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校毕业生从求职大军中突围寻求方向

作者:章奎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15-03-24 09:53:00

  

内蒙古高校毕业生从求职大军中突围寻求方向

  内蒙古工业大学举办的2015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约1.5万名毕业生参加。

  内蒙古自治区201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总数为116915人,较2014年增长了2.85%。从2014年9月开始,全区各大高校就开始为2015届毕业生组织专场招聘会。截至2014年底,全区共举办校内毕业生招聘会近200场次,举办校内用人单位宣讲会2300余场次。尽管在这些招聘会上用人单位数量较往年同期有所上升,但岗位需求数则较2013年同期下降了近四分之一。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总数的上升,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大幅度下降,2015届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找准就业突破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日前,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出台了《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自治区2015届高校毕业生从求职大军中突围寻求方向。

  究竟面临怎样的就业形势?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跟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部部长侯佳把这句话置于采访的开头,《报告》就是在她的带领下完成的。那2015届毕业生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就业形势呢?

  《报告》预计,2015年,自治区的企业、产业发展拉动就业能力以及企业增岗、稳岗的力度仍不会太强。我区总体就业形势面临巨大挑战,就业总量矛盾、结构性矛盾和稳定性矛盾相互交织,三方面压力叠加。从城镇来看,预计2015年,全区需要安置就业人员总数约63万人,其中需要就业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16万人左右,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16915人;而全区吸纳就业最高值在40万人左右,供求缺口20万人以上。从农村牧区看,约有250万人需要转移就业。因此,全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彻底改变,城乡就业总量压力持续高位运行。同时,服务基层期满人员、区外院校毕业生返区人员以及部分已就业毕业生重新择业问题交织在一起,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和复杂性。

  《报告》通过调研认为,自治区特有的产业结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相对较弱,高校毕业生受社会和家庭压力大,对工作岗位待遇期望过高,造成就业岗位的满意度普遍不高,就业稳定性差。再加上毕业生对基层就业还存在畏难情绪,基层的人事评价机制建设滞后,造成双向度的结构性障碍,企事业单位“招工难”与高校毕业生“求职难”并存,且呈常态化趋势。加之社会用人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毕业生就业观念亟须改变,特别是毕业生到农村牧区、民营企业等基层就业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外在空间还不尽宽松等问题,导致了2015年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第三产业用人处于“饥渴”状态

内蒙古高校毕业生从求职大军中突围寻求方向

《报告》调研企业分行业用人需求一览表。

  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127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其中包括国有大型企业43家、集体所有制企业5家、外资企业5家、合资企业8家、民营企业60家、其他企业6家,涵盖采矿业等20个行业。这127家企业2015年招聘毕业生需求为24458人,与2013年同期相比,企业岗位需求下降了23.59%。

  以行业划分来考察这些企业的用人需求情况,农、林、牧、渔业用人需求同比增长77.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了82.1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了9.3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了12.16%;信息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了7.1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了50.00%;教育业增加了93.55%;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增加了400.0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了36.36%。另一方面,采矿业用人需求下降了25.37%;制造业下降了11.80%;建筑业下降了43.59%;住宿和餐饮业减少了1.74%;金融业减少了37.0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减少了76.79%。

  侯佳分析,近两年整个建筑类行业以及钢铁、加工、材料等建筑类依属行业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较大。例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15年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计划就大幅缩减8000人,缩幅达50%;包钢(集团)公司2015年招聘高校毕业生需求也不足2014年的50%。制造业、有色冶金行业等企业用人需求量也呈继续下降趋势,工程类企业用人计划也相应有所减少。

  与此同时,面向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用人需求有所增加。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带动快递、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量的增大。IT、互联网、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等行业需求量有明显上升,如中兴通讯、东华软件等企业,都计划大量招收计算机、软件、电子类、财经类等专业的毕业生。“从部分学校的校园招聘情况了解到,今年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反映疲于奔波各地选聘,但仍无法招到满足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侯佳说。

  另外,由于农林牧渔经济当前出现稳中向好走势,我区农林类的人才需求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幅达77.30%。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医疗类、护理类毕业生需求加大,卫生和社会工作类企业2015年用人需求上升了400%,在调研行业中增幅第一。侯佳分析认为,未来医疗类、护理类毕业生就业将持续看好。

   民营和中小企业用人需要旺盛

内蒙古高校毕业生从求职大军中突围寻求方向

调研企业分规模用人需求一览表。

  根据所调研企业的规模,《报告》中将用人单位抽样分类为10万人以上、1万人以上、5000人以上、1000人以上、500人以上和100人以上以及其他7类,对2014届毕业生和2015届毕业生的用人需求进行对比。结果发现,10万人以上企业用人需要下降了48.83%,1万人以上企业用人需要下降了31.80%,5000人以上企业用人需要增加了11.68%,1000人以上企业用人需要增加了22.42%,500人以上企业用人需要增加了33.96%,100人以上企业用人需要增加了22.76%,其他企业用人需要增加了70.00%。

  同时,根据调研企业所属分类,抽样用人单位包含国有、集体、外资、合资、私营和其他6类。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除国有企业用人需要相比往年下降了39.07%外,其他类企业用人需求都呈上升趋势。其中集体所有制用人企业需求相比往年增加了15.92%,外资企业增加了6.13%,合资企业增加了63.82%,私营企业增加了27.42%,其他企业增加了18.75%。

  侯佳分析认为,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仍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体,而大型国企、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科研单位的需求放缓。但侯佳也提醒广大毕业生,尽管中小、民营企业用人需求增幅明显,提供就业岗位总量增多,但提供的就业岗位多是基础性岗位,如销售、保险、客服、装配流水线等。同时岗位的文化技术要求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就业岗位质量有所下降。

  既然企业用人需求呈现这样的趋势,那毕业生是否就能依此轻松突围呢?没那么简单。侯佳从事实出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体说来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的学识需求进一步转向了综合运用能力需求。随着自治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用人单位已不再单纯只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等单一指标提出要求,而更多侧重于对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在人力取向上更现实、更注重效能。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更愿意聘用能在工作上独当一面的“老手”,而作为职场“新手”的应届毕业生,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财力,加大培训培养成本,能提供实习岗位已属难得。

  针对这种情况,侯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调整就业心态,先就业再择业。

  

  调整心态寻求突破

内蒙古高校毕业生从求职大军中突围寻求方向

自治区201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分析。

  在调研中,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毕业生在择业时第一位考虑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其次是薪资福利、工作稳定性、兴趣爱好、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另外,2015年高校毕业生与以往相比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考取公务员的意向比例明显下降。急需人才的边远农村地区、西部地区不为毕业生所青睐,将西部地区城镇旗县作为理想就业地区的仅占2.1%。“这说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较高,自身水平和择业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侯佳说。

  《报告》总结了大学生面对就业难表现出的多种心态:担心自己因择业失误造成终身遗憾而形成的焦虑心理,因盲目择业、四面出击而造成的急躁心理,因择业竞争加剧、承受的外在压力相应增强而造成的抑郁心理,缺乏客观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而造成的自负心理,对自身评价过低、不能正确认识自身优劣势而造成的自卑心理,因择业标准过高、盲目追求专业对口等造成的偏执心理,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培养、缺乏基本的自理自立能力而造成的依赖心理,自我定位不准确、对所学专业缺乏深入了解、缺乏一定的自我决断力而造成的从众心理等等。不过,大多数学生能够理性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表示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职业意向,提高个人就业择业的能力。

  侯佳对即将离校的高校毕业生提出三点建议:合理调整就业期望,积极主动就业。将自身发展与祖国需要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勇于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择业时不要局限于专业,认真对待第三产业。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并不是简单要求毕业生的专业能达到什么水平,他们更看重的往往是执行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团队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另外,第三产业的崛起使用人需求迅速上升。但毕业生内心往往存在服务业地位低的旧观念,要调整就业心态,放下身段,更合理地面对现实。

  积极自主创业。广泛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创业实践的关系,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念。自主创业虽然有难度,但对于大学生创业,自治区有很多政策和资金的扶助,有条件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尝试。(记者 章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