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世界气象日,我市召开2015年全市气象工作会议,对今年我市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建成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等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会议提到,我市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我市居民免费、无缝隙地享有突发预警信息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传递到相关责任人和老百姓手中。
今年建成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建成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是今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议强调要高水平建设我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将制定出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整合各类公共传播资源,建立预警信息传播的“绿色通道”。镇街、社区将通过气象服务站和安全气象社区建设,提高基层预警信息传播能力,建成与省对接、市镇一体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形成上下衔接、规范统一、运行高效的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体系。
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我市居民免费、无缝隙地享有突发预警信息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传递到相关责任人和老百姓手中,充分发挥预警信息“消息树”和“信号枪”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效益。
我市今年将率先在全省实现气象现代化
根据省政府气象现代化建设试点省考核任务要求,今年我市要在全省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气象现代化综合指数要达到90分以上。
据了解,2014年我市气象现代化综合指数自评得分为86.06分。会议要求,今年我市要全面落实省政府气象现代化建设考核各项任务,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过硬的、经得起检验的、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
今年将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警和主动响应机制,完善防风、防汛、防寒、防山洪地质灾害的会商和预警机制,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应用合作,建立我市台风暴雨灾害公众防御机制,推进清溪、松山湖、麻涌、常平、沙田和谢岗气候指标站建设,公布我市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推进气象信息惠民服务,建立东莞气象生态数值模式、重大灾害性天气致灾模型和微气候模型,确保今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
提升灰霾、酸雨等重污染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
会议要求落实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面向大气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建设城市生态气象观测体系,提升灰霾、酸雨等重污染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要针对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完善公共安全气象保障机制,建立对镇街领导班子的气象安全生产考核机制,推进防雷减灾融入到公共安全体系,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预防控制体系,严格落实防雷安全设施和建(构)筑物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