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挑战“地震预警”极限

作者:刘兵华 来源:新华网
2015-03-25 13:01:34

  新华网北京3月25日电 地震能不能预报?国际主流学界观点认为做不到,至少目前不行,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权威核心信息的透明,信息就能够跑赢震波,为人们赢取逃离危险的黄金时间,地震预警也将会成为可能。

  3月23日凌晨4点27分09秒,安徽阜阳市颍泉区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4点28分,一则包含时间、地理位置、震级、震源深度的地震消息,通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新媒体发布平台的机器自动编辑,由以个性化推荐著称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推送给阜阳市及周边的十多万用户。从监测地震发生到信息推送到用户手机上,这一切都在一分钟之内完成。

  这则消息,在“今日头条”上的总阅读数在19万以上。

  这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今日头条”的一次跨界合作,是国内地震信息+个性推荐的首次尝试。从理论上来说,地震快讯是有可能跑赢地震波的,让快讯变成地震预警信息。为什么这么说?

  地震的破坏主要是通过震波完成的,震波分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传播速度为5.5至7公里/秒,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弱。横波是剪切波:传播速度为3.2至4公里/秒,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波长大、振幅强,只沿地表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假设有一中等城市A,距离A市辖区100公里处发生了6级大地震,震源深度是20公里,正好,在离震源10公里内有一座地震台监测站,监测站离A市中心有120公里。

  首先,地震台网监测到了纵波,然后将信息实时传输给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此时,距离横波到达监测点还有2.143秒。中心对纵波的分析与地震参数确定需要1秒时间,也就是说,在危害性比较大的横波到达监测点前的1.143秒,地震的信息就已经确认了,这则信息立即被推送给A市周边的市民,这些都是光速传输的。而横波到达A市需要花费17.143秒,加上之前的1.143秒,总计18.286秒,而这个时间,就是信息跑赢地震波的时间,也是“今日头条”手机用户的逃生时间,这十几秒钟里,你可以跑到桌子底下,床底下,暖气管与水管集中的卫生间等处避难,也许你就安全了。

  地震监测是靠地震台站完成的,目前,全国有超过1000多个地震台站,哪里有地震,这些台站都能第一时间监测到纵波,然后将数据通过光缆传送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处理,在这里生成处理结果与信息,并由“今日头条”的推荐引擎实时推送给可能受影响的人。

  对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来说,这是他们和个性化推荐客户端的第一次合作,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工具来预警地震,有可能造福很多很多的人。下一步,地震监测站会加大分布的密度,建成国家地震预警网络,那时,“今日头条”也会利用自身平台优势,竭力为用户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刘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