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公安边防千份“战地家书”折射军人品质

作者:李康强、李晓玲 来源:新华网新疆频道
2015-12-11 00:00:00

  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11日电(李康强、李晓玲)“自古‘忠孝难两全',从穿上军装起,我不仅仅是你们的儿子,更是共和国的军人。人这一生,也可以轻轻松松、碌碌无为,但我就要做一棵小白杨,扎根在祖国的边陲,维护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日前,新疆公安边防总队塔城边防支队吉也克边防派出所警官魏伟在给家人的信中这样写道。这只是新疆边防总队组织官兵写“战地家书”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驻守祖国西北边陲,管辖着20.8万平方公里边境地区治安管理,5700多公里边境线管控的新疆公安边防总队广大官兵长期以来战斗在反恐维稳第一线,战备、执勤、巡逻、走访、查缉等维稳任务接连着让官兵身心疲惫。广大官兵不仅要面对严峻的反恐维稳任务考验。同时,广大官兵驻地大多偏僻、自然环境条件艰苦,官兵还要承受两地分居、以所为家等巨大的心理压力。

  今年3月以来,为鼓励广大官兵争做新时期“四有”军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官兵在战备执勤之余,放下手机,关上电脑,与家人能进行心灵对话和真情沟通,增进官兵家属对部队的理解,激励官兵弘扬“爱疆报国、坚韧担当、精兵严治、敢打必胜”的新疆公安边防精神。今年以来,“战地家书”寄相思活动便在该总队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截止目前,该总队官兵共收到亲人寄来的家书千余封,经过遴选评比,内容比较感人的家书就达200多封。通过写家书活动,有效缓解了官兵的思乡情绪,实现了部队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交流,锻造了军人的特有品质,此举得到了广大官兵和家属的好评。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家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修身、齐家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家书”这一形式日渐式微。但对于现代人而言,尤其对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家书的示范和启迪历久弥新。

  古诗有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是因为烽火连天、战乱连绵时,心心念念于亲人的安危,这时一封境况平安的书信确实是“抵万金”.而现在,别说家书,很多人似乎早已忘记了书写的姿势,取而代之的是电话、电脑和手机。

  活动中,该总队鼓励广大官兵每人给父母、长辈以及妻儿、老师、亲朋好友写一封家信。有的官兵在书信中介绍了火热警营生活、学习进步、训练工作等情况;有的讲述了基层一线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有的体悟了战备执勤的责任与荣耀,有的反映了部队熔炼中的成长进步;有的表达了官兵对军旅生涯的所思所想和所感。

  “你要更加努力向革命老前辈看齐,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踏实工作,老实做人!”今年12月5日,收到在新疆边防总队和田边防支队服役的儿子刘福杰的来信后,河南省鹿邑县高集乡的村民刘永良在回信时向儿子提出了殷切期望。

  该总队通过撰写家书活动,有效把准了官兵的思想脉搏,掌握了官兵的内心情感世界。家人或亲人向边防官兵的回信,有效激发了官兵的履职尽责热情。

  据新疆边防总队政治部主任温乐晨介绍,通过组织官兵开展“战地家书”活动,不仅实现了部队、家庭双向互动,使书信文化这一优良传统在警营得到了传承。同时,也为警营文化注入了亲情元素,更加坚定了官兵扎根新疆、献身边防、忠诚履职的使命担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