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网站的转型升级之道

来源:中国网信网
2015-12-11 20:26:4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民群体迅速壮大、互联网产品日趋多元、网络与现实结合更加紧密、网络终端移动化趋势更加明显,一系列新的变化,对传统党务政务网站运作模式形成新的挑战。

  2013年9月2日,新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整合原监察部网站等5个网站的基础上正式开通上线,网站以突出特色为创新要旨,通过重要案件信息发布、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畅通网上举报渠道等一系列举措,迅速扩大影响,赢得网民认可。并且,网站定位级别之高、信息公开力度之大、传播方式创新之多,堪称党务政务类网站中的标杆,为党务政务网站升级发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传统政务网站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我国目前拥有政务类网站7万多家。其中,98%的地级市和96%的县级政府都有了自己的政务网站,不少党政机关还开通了微博、微信。政务网站的大批量上线,说明各级党政机关对互联网应用高度重视,共同营造出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良好氛围。但互联网创新不断发展,一些政务网站无论在发展理念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与互联网最新成果应用脱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定位不清晰,盲目求大求全。一是内容大而无当、重点不突出。政务网站有一个通病,就是版面上国内、国际新闻太多,当地政府、所在部门自己的新闻反而找不到。跨地域、跨部门的新闻报道,凸显政务网站定位迷失,有的政务网站竟然大量开设养生、娱乐类栏目,网民看不到自己最想了解的信息。二是功能单一,用户体验较差。主要都停留在新闻信息类,近年来,一些政务网站陆续开设了在线访谈等节目,但质量参差不齐,更新跟不上,有的靠转载新闻网站的视频节目,内容显得陈旧。三是表现形式简单,不重视包装。互联网时代讲究图文并茂,而很多政务网站不仅通篇文字,页面看上去毫无生气,而且在字体设置上也不到位,有的字体太小,网民看起来颇费眼力。

  第二,保障跟不上,重架构轻应用。来自人员、资金和技术上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受财力限制,很多单位网站只有3-5个维护人员,多数还是临聘人员,人员待遇上不去、工作要求不严格、业务培训跟不上,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业务能力生疏;有的党政机关对网站重建设轻管理,重架构轻应用,网站沦为了“花架子”;有的网站成立了,但政府部门的重要信息并不通过网站发布,网站被边缘化;有的管理跟不上,导致一些政务网站人浮于事,编辑以复制、粘贴新闻网站文章为主要工作内容,导致出现大量“休眠”网站、“僵尸”网站,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第三,系统性不强,重复建设严重。网站建设上的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现象突出。上下级单位各办各的,导致的结果是重复建设、效率低下、受众体验差。而以美国白宫网站为例,整个政府系统是一个大的网站,登录白宫网站,可以直接进入各个州的政府网站。因此,由中央一级政府、部门加强本系统政务网站的统筹建设非常必要。分站建到省一级即可,这样既避免人员分散带来的低效率,也有助于整合信息资源,增强网站信息的权威性。

党务政务网站的转型升级之道

中纪委网站截屏图。

  党务政务类网站如何转型升级

  上述变化,要求党政机关更加主动运用互联网,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信息建设。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政务类网站建设,不仅是创新宣传报道方式方法的需要,更是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结合部门职责,突出重点工作办出特色。政务网站掌握第一手核心信息,在信息发布方面有优势。信息源头的作用是政务网站的核心竞争力。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线以后,将案件审查信息的发布作为核心资源,在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大背景下,网站首发的案件信息迅速成为各大门户网站转载的权威来源,这种核心优势无可取代,也使得网站迅速成为媒体和网民关注的重点,对全社会要求正风肃纪的舆情进行了正面引导,有效策应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可见,政务网站突出独家信息,将本地区、本部门权威信息发布的核心资源交给政务网站,并要求商业门户网站载明转载来源,才能更加凸显自身的合理定位和有效价值。同时,应当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定位,突出这方面的信息发布,而将与部门主责主业无关的一般信息去掉,才能使得特色更加突出。

  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增强信息传播能力。要从文件语言转变为新闻语言,改变网民对官网的“刻板印象”,使用网民容易接受的语言,拉近与网民受众的距离。必须承认,官方文件和网络话语是有差别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务网站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使之适应网络传播规律。政务网站在政策的把握上具有先天优势,在信息加工上具备优势。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以后,通过邀请中央纪委监察部负责同志做客在线访谈,通过公开中央纪委监察部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公开主要负责同志的履历,通过推出“走进中央纪委监察部”系列报道,通过以图表、漫画等形式对文字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等多种形式,消除了中央纪委作为权威部门的“神秘感”,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也拉近了与网民之间的距离。网民发现,这家网站不是简单的文件罗列,不是板着面孔的机械说教,而是在以做新闻的形式解析领导要求、会议精神和政策要点,让网民一眼就能看到最重要的信息,用的是网民爱看的网言网语,当然会受到网民的欢迎。

  优化网民体验,从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互动。过去,政务网站对互动性栏目比较忌讳,担心不好管理和控制。事实上,网络民意是推进工作的重要力量,要通过积极引导、科学管理,有序开展与网民的互动交流,这对于推进工作大有裨益。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突出互动功能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一是开通举报功能,网民通过网站可以实现“一键举报”,网站不仅公布了清晰的流程,更通过报道的形式向网民展示举报件的办理流转过程,使得信访举报信息一度达到一天800件,不仅提升了网站的活跃度和实用性,更是通过网络渠道为反腐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二是开通网络互动论坛,这在党务政务网站当中是开先河的,同时也通过实名注册的形式,有效控制非理性声音,实现了对论坛舆情的有效引导,实践证明,只要对应机关的工作做得好、相应的管理机制到位,网络论坛和网民互动是可以为党务政务网站加分添彩的。三是开通留言咨询功能,网站开通了“留言板”和“回复选登”栏目,定期刊登来自中央纪委业务部门的权威回复,不仅有效对基层单位进行了业务指导,也有助于网民更多了解政策,具有很强的服务性。

  除了上述要点之外,党务政务网站还应该增强保障力量,提升统筹层级。有了先进的发展理念,还需要充实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应当承认,人始终是政务网站建设最活跃的因子,选齐配强政务网站工作人员,建设人才队伍是首要;要提升网站设备配置,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政务网站设备器材的定期更新升级;此外,实现系统内联网建设应该成为一个大的趋势,要避免各管一段,搞“撒胡椒面”式的建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是在整合数个网站基础上建成的,同时带动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网站建设和互联互通,实践证明,形成合力是互联网的显著特征,也是打出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周继坚:新华社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