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姜家庄:追溯三国末路英雄姜维的人生传奇(图)

来源:兰州晨报
2015-12-12 07:58:49

  甘谷姜家庄:追溯三国末路英雄姜维的人生传奇

甘谷姜家庄:追溯三国末路英雄姜维的人生传奇(图)

甘谷县城内的姜维雕塑

甘谷姜家庄:追溯三国末路英雄姜维的人生传奇(图)

姜维祠

甘谷姜家庄:追溯三国末路英雄姜维的人生传奇(图)

姜家庄全貌

甘谷姜家庄:追溯三国末路英雄姜维的人生传奇(图)

姜维墓

甘谷姜家庄:追溯三国末路英雄姜维的人生传奇(图)

杨成武将军题写的“姜维故里”

甘谷姜家庄:追溯三国末路英雄姜维的人生传奇(图)

姜维第63代孙姜军姜维故里依旧武风盛行

甘谷姜家庄:追溯三国末路英雄姜维的人生传奇(图)

迭部风光

甘谷姜家庄:追溯三国末路英雄姜维的人生传奇(图)

迭部扎尕那

  姜维(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约。三国时期天水冀县(今甘谷)人。诸葛亮初次出祁山时在天水关将其纳入帐下,归属蜀汉。姜维高超的军事才略和过人的武艺胆识深受诸葛亮的器重。诸葛亮死后,姜维支撑起蜀汉江山。蜀汉被邓艾攻灭,姜维奉命降魏,鼓动钟会试图借机恢复蜀汉。可惜兵变泄密,被乱军所杀。

  今甘肃甘谷县六峰镇姜家庄世传为姜维故里,有姜维衣冠冢。传说姜维兵变被杀后,暴尸荒野,魏派专人监视,不得掩葬。随从设法偷得衣冠靴子,背回故里,家乡人民非常悲愤,依南山筑衣冠冢,靴子别葬冢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称。

  文/图 记者 刘小雷 周言文

  姜维故里武术协会的黄建宏和一众练家子给我们演绎了别开生面的“武林大会”

  一轮暖阳从祠堂巍峨的殿宇之上投射过来,那光芒让我们不敢逼视,而村中的老人在祠堂边的空地上三五成群地闲聊,这里早已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核心区域。我问其中一位:“这就是姜家庄——姜维故里吧?”他刚才眯着眼睛晒太阳的闲适自得劲儿立刻不见了,拄着拐杖站起来,目光灼灼:“这当然是伯约公的故乡了。”

  这个叫姜家庄的小山村,坐落在今天天水市的甘谷县六峰镇,距县城不到10公里左右。当地县委宣传部的刘燕言说姜维祠,才起了个头,姜家庄已然到了,进村的公路旁是整齐美观的新农村的民居,而在村庄的中心区域,还留有一些老房子,时不时有稚子晃着脑袋偷看,菜地旁的土道上两三只小土狗见了陌生人也不吠叫,只是好奇地跟紧我们。

  多么静谧安好的村落!但一会儿,姜维故里武术协会的黄建宏和一众练家子们将会给我们演绎别开生面的“武林大会”。武师们早已在祠堂的空房里换好了红色的练功服,一个个显得龙精虎猛、气宇轩昂。姜维故里的武术自然带有鲜明的姜维色彩,黄建宏说:“姜维加鞭枪、姜家刀、姜维黑虎棍、姜维铁山靠、姜维守心拳……这绝对会让你们大开眼界。”

  记者又想到“关西出将”的话题,早先记者在天水市的李广陵,就曾见过小童表演李广武术,刀锋凛凛,拳脚生风,让人想到汉之名将的神威,而在姜家庄,情景何其相似。那瞬间绽放的惊艳枪花,穿林打叶的刀声、老龙呜咽的棍风,让观众一下子就血脉偾张。让我遥想到在1800年前,那个英姿飒爽的后生就在这里拜别老母,和那个羽扇纶巾的先生一去不复返。

  武师里一位叫姜军的汉子说,姜家村的村民大都姓姜,他们的的确确是名将姜维的后代,从59代孙到65代孙现在都还在村里生活,他就是伯约公的第63代孙,使得一路好枪法。姜军《三国演义》看了不下几十遍,他说,他甚至梦见自己成了伯约公手下的一名亲兵,愿意随时为他付出生命。

  临近学校的女童们也赶来了,为我们表演了剑法,刀法,她们一板一眼地认真劲儿让人莞尔。

  姜军说,伯约公自然是文武全才,在正襟危坐的姜维画像前,六峰镇政府的李康文挥手写下了“天涯尽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的书法。李康文说,在姜维祠他时常能感觉到一种挥之不去的英雄气,这让他的书法硬度都似乎增加了。

  我们怀着肃穆崇敬的心情拜谒了姜公祠。姜军说,第一步台阶,共有9级,代表姜维九伐中原;再往前是第二步台阶,由18级组成,代表姜维距现在已经1800多年。进得大殿,他又指着正中的高大塑像说:“这塑像高2.7米,寓意姜维27岁时跟随诸葛亮征战疆场。大殿两侧的36幅壁画则描写了姜维英雄的一生。”

  在姜军的指点下,我们登临后面山坡上的姜维墓。那是一处坐南向北的墓地,高出姜家庄60多米。背依群山,面临渭河。周围地势开阔,山水环绕。这处陵墓是1988年甘谷县政府在原来的旧址上修复的,和记者昔日在天水关附近的山峦上所见的一样,都是衣冠冢。姜维墓所在的这座山叫靴子坪。姜军说,传说当年伯约公身故后暴尸荒野,魏国派专人严加监视,不得掩埋。但姜维的马夫冒着生命危险,偷得姜维马靴一只,星夜兼程赶回故里,向族人报丧。噩耗传来,乡亲们非常悲愤,哭声震天,泪洒成河,在姜家庄举行了隆重的葬靴仪式,筑起了姜维衣冠冢。南山从此就被称为靴子坪。新修复的陵墓是用青白大石垒砌的墓冢,冢高1.2米,象征姜维12岁离家从军。周长6.2米,表示他62岁以身殉国。冢前9级踏垛指九伐中原。两侧踏垛间一条光滑坡面作通道,上题“远志”二字,来自姜维修书于母“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的经典故事,自然是借以颂扬他远大的志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