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指南指引下奋勇前进 ——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周年之际

来源:宣讲家网
2015-12-13 08:55:33

  全面深化改革稳步向“深水区”挺进。党中央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制度建设,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魄力推动改革向“攻坚区”和“深水区”挺进,从高考改革、户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到公车改革、国企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啃下了一些多年来难啃的“硬骨头”。“纪检体制改革、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足球改革、追责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规范领导干部家属办企业”、“乡村教师、公立医院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立案登记制”、“公益诉讼改革、法律援助制度、科技体制改革”“国企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规范司法人员‘朋友圈’” 以及业已拉开帷幕的“国防和军队改革”等15大领域、330多项改革举措,改革部署出台的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既有整体推进,又有重点突破;既有顶层设计,又有摸着石头过河;既讲究改革发展,又兼顾社会稳定,全面释放了改革发展的巨大活力,彰显了新一届党中央的担当精神。“举一纲而万目张”,伴随着啃“硬骨头”、重点突破关节点问题,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保障更加坚实更加有力,各种利好新政纷纷出台,层出不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日益增强,注定会在新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全面依法治国开创法治中国新天地。党中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一重大判断,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以此为重要抓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形成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从一批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到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全面铺开;从一份份“权力清单”的公布,到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减少,从全面废止、专项治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各类优惠政策,到全面清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务院文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化解矛盾的最有力武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政治文明生态进一步出现,良好的法治环境正在形成。

  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新常态。党中央始终直面“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一方面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惩治腐败,拔烂树、治病树,打老虎,拍苍蝇,力度不减。尤其是进入2015年以来,重典治乱,刮骨疗毒,持续加力,巡视反腐威慑常在,出重拳整治“塌方式腐败”,“打虎”实现了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十八大以来,已有130多名省部军级以上官员被查处,其中副国级以上5人,正部级10人,进一步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逐步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化、法治化、常态化,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重磅出击为抓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坚持厉行八项规定,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决纠治“四风”,在不良作风态势已经有了明显改观的背景下,查处力度和规模依然不减。据统计,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4934起,处理人数138867人,其中55289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同时,着力构建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织就了一张严密的制度之网,使约束权力冲动的“制度牢笼”越扎越紧,党内法规体系、干部人事制度、党员和干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显著改善了党风政风,赢得了党心民心。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