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站普查 倒逼政务改革

作者:谭敏 来源:广州日报
2015-12-16 09:25:51

  政府网站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网站运营维护的技术问题,更多地体现出的是政府的信息公开意识、服务意识的转变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公布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结果。《通报》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各地区、各部门共开设政府网站84094个,正常运行的66453个。通过普查,群众反映强烈的“僵尸”、“睡眠”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今年3月启动的这项普查是我国政府网站有史以来首次由国家层面发起的普查活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政府信息化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从《通报》公布的“摸底”结果来看,各级政府网站正常运行的有6.6万个,应该说已经建立起了一张电子政务的大网,政府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也要看到,在全球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国的政府网站建设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今年6月,联合国发布的《2014电子政府调查报告》,对全球193个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指数进行排名,我国名列第70位。应当说,这与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相比,十分不相称。

  不仅如此,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的现状与公众的期待仍有距离。据CNNIC统计,截止到2014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知有了显著提升,对政府权力运行公开、公共服务质量、政府舆论引导以及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诉求。可是,网民在“围观”,政府在“旁观”,一些政府官员“恐网”“怕网”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政府网站“僵尸”“休眠”“神回复”问题频发,引起公众严重不满。今年4月初,业已落马一年多的海口原市长冀文林的名字,仍然出现在海口市政府网站的“市长信箱”页。2014年9月,有网民向浙江绍兴环保局官微投诉噪音扰民,没料到得到的回复是:“等等哈,正吃着切糕呢!”

  这暴露出我们一些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思维已经严重滞后于公众的要求,也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国政府网站的普查,也是通过对僵尸网站、睡眠网站等问题的整治,来倒逼政务改革。

  政府网站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网站运营维护的技术问题,更多地体现出的是政府的信息公开意识、服务意识的转变和政务管理方式的转变。技术问题解决起来容易,虽然各地区之间存在的财力与人力的差别,但是只要持续重视与投入,最终都能够很好解决。可是,政府管理思维与治理方式的转变却要下一番工夫。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公众们已经习惯了网络化生存,足不出户能购物,上网能预约挂号免排队之苦,手机下单外卖送到家门口,各种生活需求都能在网上解决,去政府部门办事自然也就有了网上政务大厅的现实需求。在这种现状下,电子政务应该成政府管理的新常态。政府网站的僵尸化、神回复等问题的存在,其实质是新常态下现代社会治理形式与传统管理思维之间矛盾的产物。新的网络化常态下,要求政府事务公开透明,可是,一些管理部门却更愿意闭门运作;互联网时代崇尚信息共享与互动,一些地方却还下意识地想依靠单向宣传的老办法;信息时代需要政务服务能全面跟上,可是,许多地方连基本的信息更新都做不到。这样,公众又岂能满意?

  2014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察中国政府网时指出,政府网站一定要做出水平,真正具有权威性。让老百姓多看政府网站,了解政府工作。人们对政府工作了解多了,就会更加相信政府,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希望全国政府网站的普查,能倒逼政务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谭敏)